联系我们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19103817076

座机1: 0371-65350376

座机2:0371-65351916

治疗经验

当前位置:首页 > 康复教育 > 治疗经验

关于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的实施

发布时间:2011-04-18 阅读量:276
    多少年以来,有多少父母,为了孤独症孩子的幼儿园之旅,走过了多少蹉跎岁月,经历过了多少焦虑、困惑,在多少无奈中留下了多少遗憾与失落呢?今天,经过教育科学实验,“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让我们终于走近了还给孤独症孩子一个成长摇篮的理想。
    然而,孤独症儿童“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第一,有接纳孤独症孩子的幼儿园,第二,有对孤独症儿童进行一对一的特殊辅助人员,第三,班级教师和辅助人员具有孤独症儿童“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的理念和操作方案。立足目前的现实条件,孤独症儿童“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怎样实施呢?
    1.谁是“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的牵头组织者
    “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是一种促进孤独症儿童社会功能康复的行之有效的特殊教育摸式,但是,它是特殊教育领域里的一种新生事物,是具有一定实施难度的教育模式。目前,我国的教育部门对如何推行“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还没有明确的政策驱动,幼儿园还缺乏支持孤独症儿童“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的专业师资。无论是幼儿园还是特殊训练机构,在面对这个新生事物时,都会觉得无从下手。家长渴望幼儿园能主动地接纳孤独症儿童,主动开展“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但是,这种理想的社会环境目前还没有形成。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要让“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造福于众多的孤独症儿童,就必须要有一个牵头组织者带头创造条件,组织资源,推动实施。
    那么,“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到底该由谁来牵头发起?到底谁是实施这种教育模式的组织者?目前,依据我们的具体国情,牵头组织者的角色,可以是孤独症儿童家长,可以是幼儿园,也可以是特殊训练机构。
    •孤独症儿童家长应该是“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的第一牵头组织者
    实施“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提高孤独症儿童社会功能的康复水平,孩子是最大的受益者,家庭是最直接的受益者,所以,家长应该是推广“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的最具有内在动力的组织者。因为拯救自己的孩子首先要靠自己,家长积极自救的态度,是为孩子创造康复条件的重要因素。家长不能被动地等待条件的成熟,而应该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由于“社会融合教育”的开放性特点,它对社会环境支持具有高度的依赖性,为了回避社会的冷漠与拒绝,很多家长希望身边有个现成的能做“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的幼儿园,期待社会能够为孤独症儿童先建设好“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的无障碍通道,但是,目前这一条件还并未成熟。因此,立足本地,由家长牵头组织来推进“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是一个现实可行的思路。
    第一,家长要在自己居住的地区,主动寻找能够接纳自己孩子、愿意开展“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的幼儿园,为孩子的“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创造最基本的条件。
    第二,“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随班保教中的特殊辅助,谁来承担特殊辅助的职能呢?幼儿园的保教教师可以承担,特殊机构的教师可以承担,有条件、有能力的家长也可以承担。如果家长自己不能承担这个职能,家长作为牵头组织者,就要积极寻求特殊辅助资源,或者从社会上聘请家庭教师,或者从训练机构聘请辅助教师,或者和园长协商,让幼儿园提供特殊辅助人员。为了实现特殊辅助,家长必须主动地寻找资源、组织资源,为“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创造这一必备的条件。
    第三,家长作为牵头组织者,还有一个重要的职能,就是和带班教师、辅助人员一起制订针对自己孩子特点的“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方案”。
    第四,如果特殊辅助教师从园外聘[FS:PAGE]请,那么,带班教师、辅助教师和家长之间,如何相互协调配合,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家长是牵头组织者,就要做好协调、整合工作,主动督促“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方案”的实施。
    •具有“全纳教育”理念的幼儿园,可以作为“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的牵头组织者
    近几年来,随着“全纳教育”理念在幼教领域的深入和普及,也随着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和办园特色的竞争,有一些有“全纳教育”思想,又有特色办园理念的幼儿园,愿意接收孤独症儿童。特别是近年来,有一些省市的教育部门和残联组织,已经把孤独症儿童的人园教育提上了议事日程;政府部门对许多公办幼儿园提出了实施全纳教育的办园要求,提出了接纳孤独症儿童入园的政策指导;有些地区的教育部门,已经指定了办学质量较高的公办幼儿园接纳孤独症儿童,实施回归主流的一体化教育。这些幼儿园将会得到政府有关部门越来越多的财政资源和特教资源的支持,这就为这些公办幼儿园作为“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的牵头组织者创造了优势的条件。这部分公办园最有条件实施“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他们应该不辜负家长的期望和政府的委托,真正成为“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的表率。如果家长和他们积极沟通,这些幼儿园就可以成为“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的牵头组织者。因为幼儿园是实施“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的主要场所,幼儿园的接纳态度是最基本的先决条件,幼儿园的带班教师、辅助教师,是实施这种教育模式的主要的实践者,所以,幼儿园本身是“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最理想的牵头组织者。
    幼儿园作为牵头组织者,需要对教师进行培训,有时候还需要寻求实施“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的专业人员的指导。如果本园还没有条件安排保教人员做特殊辅助教师,幼儿园就需要同意家长走进幼儿园,承担特殊辅助的职能,或者协同家长,从特殊训练机构中聘请特殊辅助教师。幼儿园实施“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要针对孤独症儿童的具体情况,制订详实可行的“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方案”。幼儿园的管理者需要对方案的实施过程进行检
查、督导。
    作为“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的牵头组织者,幼儿园需要对多种教育资源进行积极的整合,才能够实现令家长满意的教育效果。
    幼儿园通过接纳孤独症儿童开展“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既满足了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教育需要,又成就一件功德无量的爱心事业,凸显了自己的办园特色。同时,也能够增加幼儿园的生源,拓展办园效益,促进幼儿园自身的发展。
    •孤独症训练机构,电可以作为“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的牵头组织者
    近几年来,许多孤独症特殊训练机构,在经历了创建阶段的成功后,都面临着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以康复教育质量求生存,以服务功能的完善为特色,是众多训练机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特训机构具有运用自己具有的社会资源和特教资源,为孤独症家长排忧解难,为孤独症儿童创造“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的康复条件的责任和职能,所以,特殊训练机构完全可以作为一个“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的牵头组织者。我国目前的孤独症儿童特殊训练机构,大多数是由孤独症儿童家长自己创办的,他们和众多的孤独症儿童家长一样,有着共同的处境,共同的感受,共同的愿望,这些机构的创办人对孤独症儿童的康复事业,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只要对孤独症孩子康复有好处,他们就会想方设法为他们创造条件,所以说,孤独症训练机构也是理想的“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的牵头组织者。
    特殊训练机构作为“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的牵头组织者,需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社会资源,积极地寻找能够合作的幼儿园,可以对幼儿园[FS:PAGE]的带班教师、辅助教师提供孤独症儿童“社会融合教育”的培训辅导,也可以利用自己特殊教育资源的优势,为“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直接提供特殊辅助教师。特殊机构要组织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共同制订孤独症儿童“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方案”。
    在“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中,有相当一部分孤独症孩子,仍然需要做个别化训练。“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模式中,有一种为“幼儿园随班保教加特殊机构训练”,就是半日在幼儿园进行随班保教,半日在特殊化训练机构里接受个别训练。特殊训练机构要把特殊训练和幼儿园随班教育很好地衔接起来,使“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我们相信,会有更多的孤独症训练机构在“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中,积极主动、大有作为,通过开展“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拓展自己的生源,拓展自己的康复服务职能,拓展自己的经济效益,满足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的需要,也使训练机构本身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还有一类各地残联组织用国家财政支持举办的训练机构,和民办的训练机构相比,这部分残联组织举办的训练机构,更有条件、也更有责任来担当“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的牵头组织者。我们期望,由于他们的牵头组织,会加快推进孤独症儿童“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的实施步伐,在残疾人康复事业中,把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教育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从而为中国的残疾人事业做出更辉煌的成就,这是作为一个机构的职能,更是国家、社会赋予我们的一种共同的使命。
    2.特殊辅助在“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中至关重要
    “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要求由专职辅助人员对孤独症儿童进行“一对一”的特珠辅助,把个别教育融入集体生活、集体教学、集体活动之中,将随班保教环境的积极影响传导给孤独症儿童。特殊辅助是孤独症儿童融人随班教育环境的桥梁,是孤独症儿童适应随班教育环境的支架。特殊辅助是“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中一个关键性的构成要素,如果没有“特殊辅助”,就没有完整的“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
     •一对一特殊辅助
    “一对一特殊辅助”的方式是:第一,特殊辅助教师与班级教学、班级生活、班级活动同步,在随班保教中对孤独症儿童给予一对一的个别辅导;第二,为孤独症儿童单独设置个别训练课程。
    首先,通过“特殊辅助”,充分发挥随班保教环境的积极影响,保证“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的质量。
    孤独症儿童上幼儿园,目的不是为了“托养”,而是为了“教育康复”,而只有通过特殊辅助,才能有效地实现“教育康复”的目的。
    孤独症孩子在随班教育过程中,几乎没有共同注意能力,没有参与动机,不能主动吸收外界信息,他们对外界信息经常是“充耳不闻、视而不见”。他们对教师的语言调节和信息刺激理解迟钝、感受麻木,不能及时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这使得他们接受集体教育存在很大的困难。他们需要高强度的信息刺激,需要专门的特殊辅助人员随时随地对他们给予督促、提醒。老师的集体指令,需要随时随地给他们“翻译”,老师的授课内容,需要单独地对他们进行解释,随时随地矫正、调控他们的问题行为,随时随地地疏导他们的不良情绪等。现实的闻题是:只有在特殊辅助的条件下,孤独症孩子才能完成老师的指令,才能理解、吸收教师传递的知识信息,而班级教师需要面向全体,难以给予孤独症孩子更多的单独辅助和特别关照,而一般性的管理力度和教育强度,又不足以满足孤独症儿童的随班学习、随班活动、随班生活的需要,没有特殊辅助,孤独症孩子还是会有大量的时间处于自我封闭、游离环境的状态中[FS:PAGE],因此,专门的一对一的特殊辅助,就成了满足孤独症儿童随班保教的必备条件。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对孤独症儿童进行的社会性教育,是随机性很强的情景教育,需要随时随地抓住机会,需要高密度重复,需要在生活情景中反复地示范、练习、巩固、提高,因此,只有一对一的特殊辅助才能够做到这一点。
    孤独症儿童的认知、理解、知识、技能等方面,与普通儿童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大多数孤独症孩子难以跟上班级的课程,他们需要特殊补课,需要通过个别教育进行补偿。障碍程度较重的孤独症儿童除了需要随班保教中的特殊辅助外,还需要每天安排单独的“个别训练”,这也属于“特殊辅助”的范畴。“个别训练”更需要专门的特殊辅助人员才能实现。
    第二,通过“特殊辅助”,保证班级教育的正常秩序,协调孤独症儿童与正常幼儿的矛盾冲突。
    孤独症儿童的行为游离于群体之外,不能理解或者不能执行集体指令,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需要教师面向全体幼儿,强调孩子的共同注意和集体行动,它要求幼儿有主动跟随老师、跟随集体的意识和能力,这点恰恰是孤独症孩子难以儆到的。在课堂教学、游戏活动中,孤独症儿童会表现出一些问题行为和异常情绪,他们高度自我中心、行动我行我素,他们的问题行为会对课堂教学形成干扰,甚至使教学活动无法正常进行。专门的“特殊辅助”,可以随时控制、矫正孤独症孩子的问题行为,必要的时候将孩子带离群体,减少孩子对班级教育活动的干扰。
    孤独症儿童在社会性上显著落后于同龄儿童,所以,接受孤独症儿童,会给幼儿园的工作带来特殊的负担。保证每个幼儿的安全是幼儿园最重要的原则,但是,有的孤独症儿童因为情绪控制困难、语言沟通不畅等原因,他们会偶有自伤或者“攻击”他人的举动,产生与普通儿童的矛盾冲突。孤独症儿童理解能力、规则意识都差,他们不能预知自己行为的后果,往往会离开群体独自活动,甚至会做出被禁止的具有危险性的举动。专门人员的“特殊辅助”,可以使孤独症孩子时刻处于专人的监管状态下,可以保证孤独症孩子自身和其他儿童的安全。
    目前,全社会对孤独症认知和接纳程度有限,普通儿童家长对班里存在特殊儿童不理解,他们担心特殊孩子会影响班级的管理和教育质量,特别是在孤独症儿童发生了“攻击”其他孩子的行为以后,会遭到其他儿童家长的严重排斥。专门人员的特殊辅助,能够有效地维护班级的管理秩序,协调孤独症儿童与正常幼儿矛盾冲突,也可以消除普通儿童家长的担忧。
    •谁适合担任“特殊辅助教师”在“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的具体实施中,对孤独症儿童进行一对一的特殊辅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岗位,特殊辅助教师的素质和工作能力,对“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一个特殊辅助教师,应该创造性地运用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对孩子实行高质量的个别化教育,促进孤独症孩子社会功能的改善。因而,辅助人员首先要具备对孤独症儿童的爱心、责任心,具备对孩子的理解和接纳的情感态度,具备社会性教育的知识,同时,还需要了解幼儿教育的规律,了解普通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和特点,熟悉幼儿园的管理方式、工作流程和各种规章制度。
    首先,幼儿园教师最适合担任“特殊辅助教师”。幼儿园教师接受过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和相应的教师职业训练,懂得儿童心理和教育规律,有普通儿童教育的经验,熟悉幼儿园环境、管理及人际关系,但是,他们普遍欠缺孤独症康复知识,作为辅助人员,他们需要完整构建“社会融合教育”的理念,深入学习和实践“社会融合教育”的方法。幼儿园教师给予孩子一对一的辅助,其教育效果[FS:PAGE]最好,但因为孤独症儿童对师资的特殊需求,家庭就需要承担特殊的教育费用;另外一个方面,幼儿园教师辅助,需要家长经常性地与幼儿园教师沟通,和教师共同建立孤独症社会性康复的概念,在“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目标和辅助方式等方面,家长和辅助教师必须经常沟通,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幼儿园教师担当特殊辖助教师,对于孤独症孩子角色意识的培养,比家庭人员担任辅助更加合适。整体来说,教师本身比家长更具有教育者的职业素质和教育技能,幼儿园教师辅助,从效果上看,一般要优于家庭人员担任辅助。幼儿园提供辅助教师,也便于幼儿园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
    其次,特殊训练机构教师可以担任“特殊辅助教师”。特殊辅助教师可以由孤独症训练机构的专业教师承担,其方式可以由家庭聘请、训练机构委派,也可以由幼儿园聘请、训练机构委派,究竟哪种方式,可以因地制宜地协商确定。
    训练机构教师承担特殊辅助教师,明显的优点是:他们具有孤独症特殊教育训练的专业知识,具有在机构中训练孤独症儿童的工作经验。由他们担任特殊辅助教师,可以向幼儿园的带班教师传授孤独症特殊教育的专业知识,负责带班教师和孤独症家长的培训咨询,还可以主持孤独症儿童“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方案”的制订。“幼儿园的社会融合教育”,有一种实施形式是随班保教加个别训练,训练机构的教师担任特殊辅助,同时可以承担孤独症儿童在随班保教之外的个别训练。
    由于“幼儿园社会敲合教育”和隔离式的机构训练,在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因此,训练机构的特殊辅助教师应该深入学习“社会融合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某些方面需要转变教育观念,不能简单地把训练机构中的训练内容、方法套用到“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中。
    此外,家庭教师也可以担任“特殊辅助教师”。由于孤独症儿童保育教育上的特殊性,孤独症家庭不适宜请单纯的家庭保姆,而应该请具有一定职业素质的,或者有一定的职业经验的家庭康复教师,以利于对孤独症儿童进行保育教育相结合的生活看护加教育训练。由于孤独症儿童保教的特殊性,对他们的教育训练往往比生活看护更重要。在实践上,很多孤独症家庭已经认识到了这个规律,有条件的家庭都在努力地寻找人力资源,寻找自己中意的家庭康复教师。虽然目前,家庭专业教师的水平还不能满足孤独症儿童的康复需要,但是,“家庭教师”已经越来越明显地在发挥着这个岗位的作用。如果在“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中,以其他方式选择特殊辅助教师有困难,家庭教师也可以担任特殊辅助工作。
    家庭康复教师担任特殊辅助的优点是:由于和孤独症儿童朝夕相处,家庭教师对孩子的各种行为特点很熟悉,也有如何与孩子进行沟通互动的经验,他们对孩子的把握能力比较强。男一方面,由于家庭辅助教师在生活中与孩子朝夕相处,孤独症儿童很容易和家庭教师在情感上建立依恋关系,由于孩子对家庭康复教师情感上的依恋和信任,更有利于教师做好一对一的特殊辅助工作。另一方面,家庭教师担任特殊辅助,他们和家长密切接触,能够更好地充当家庭和幼儿园沟通的桥梁,有利于家园配合、家园共育。
    目前,从实际情况看,在特殊教育领域,家庭康复教师还是个新生事物,家庭康复教师无论在文化素质上,还是在专业能力上,还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状态,一个孤独症家庭,还很难聘请到专业能力合格的家庭康复教师。在家庭康复教师进入幼儿园担任特殊辅助的实践中,他们大多仍然把自己的工作局限在看护上,这就影响了特殊辅助的质量。所以,我们期望,家庭康复教师要强化自己教师的职业角色职能,要认真地学习心[FS:PAGE]理学、特殊教育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使家庭教师这个职业角色真正做到名副其实。
    再者,家长自身也能够担任“特殊辅助教师”。在幼儿园不能提供辅助教师的地方,或者在辅助教师还不能胜任辅助工作的时候,家长、或者家长推荐的家庭保教人员亲自入班担负辅助工作,也是一种方式。家长一般先于教师接受了孤独症专业知识,他们也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家长辅助可以作为“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起步时期的一种辅助方式,主要目的是帮助教师了解孩子的特点,给老师学习孤独症“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知识留下时间,长期来看,家长辅助是暂时的。家长辅助可以为家庭降低教育支出,家庭成员在身边,也可以减少孩子适应上的困难,但是,家长入班辅助,会给班级教师带来心理压力,同时多少也会增加幼儿园管理上的困难,这是一般的幼儿园不愿意接受的辅助方式。另外,家长辅助不利于孩子对教师角色的认知。“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中的辅助,不同于特殊机构教育,家长和教师一样,就“社会融合教育”来说,家长自己也普遍缺乏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他们有时候会将特殊机构学到的方法机械地带入“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中,对“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形成某些负面的干扰作用。因此,期望家长能够认真地学习、领会“社会融合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在与孩子的互动中,要强化自己“教师”的角色,也要与幼儿园带班教师善于沟通,密切配合。
    不知道有多少家长困惑:“孩子到底应该上幼儿园呢?还是放在家里自己教呢?还是继续在特殊学校训练呢?”不是上了幼儿园就一定好,将孩子放在哪种环境中进行矫正,没有好与不好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之分,能够促进孩子社会性发展的环境和干预方法就是好的、适合的,否则,就要进行仔细斟酌,认真选择,合理调整了。“我的孩子上幼儿园好还是不好呢?”给出这个问题的答案,需要一个前提条件:孩子在幼儿园能够得到个别辅助吗?个别辅助方式科学合理吗?没有科学的辅助条件作保证,绝大多数孤独症儿童上幼儿园的效果是不理想的。家长千万要明白:不是追求是否能上幼儿园,而是要追求孩子怎样上幼儿园。
    3.影响实施效果的几个因素
    孤独症儿童“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从家庭的角度讲,需要家庭为孩子投入高于普通儿童的教育费用。从幼儿园的角度讲,接受孤独症儿童进入幼儿园,幼儿园需要投入专f]的人员、专门的糟力,家园双方都期望取得显著的教育效果,那么,什么因素影响“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的效果昵?
    •效果与孩子障碍的类型和程度有关
    在各种社会性发展障碍儿童中,类似孤独症儿童的“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的成效最为显著,中度孤独症儿童次之。类似孤独症儿童最主要的缺陷是人际交往障碍,他们常游离群体之外喜欢单独行动,共同注意能力比较差,不理解复杂的规则,交往能力低于普通儿童。有的孩子能够勉强跟随群体,但是,似乎总是在群体的边缘。他们对集体指令的反应比较慢,分享能力显然不足。“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正好适合这类儿童,这类儿童在幼儿园中,只要给予特殊辅助,交往能力就会显著提高。如果能够有三年名副其实的“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过程,基本在入学前,他们的社会性发展不足能够获得很好的矫正和补偿,进入小学阶段,他们的社会功能可以达到、或者基本达到同龄儿童的水平。
    中度孤独症儿童经过“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最显著的进步是在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和共同注意、集体规则的理解和遵守方面。他们跟随集体行动的能力显著增强,他们能够学会按老师的集体指令做事,他们能够学会处理自己的生活需要,知道整理自己的物品,在[FS:PAGE]老师的辅助下,能够跟随班级完成简单的游戏活动,知道上课的规矩,能听潼部分课程,能完成部分作业,在辅助下能够上自己喜欢的集体课,会有较好的控制能力。经过个别课程教育,他们的认知理解能力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辅助老师、班级老师的语言对孩子的控制和调节作用会显著增强。他们习惯幼儿园有秩序的生活,因为幼儿园生活结构稳定,加上辅助教师的一贯性要求,孩子的挑食、睡眠困难等问题能得到有效的改善。他们不但喜欢跟随其他孩子活动,并能初步识别孩子之间的友好或者侵害行为,具有初步的自卫意识和简单的自卫行为反应。这些孩子经过“幼儿围社会融合教育”,基本上能达到进入普通学校学习的条件。
    •效果与特殊辅助质量有关
    “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辅助教师的特殊辅助质量。对孤独症儿童的特殊辅助,是特殊儿童融人随班教育环境的桥梁。首先,辅助教师是“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方案”的主要实施者,方案中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都要通过辅助教师得到贯彻落实。辅助教师要了解孤独症儿童的特点,紧紧抓住“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的目标,知道为了实现目标应该教孩子哪些东西,知道用什么方法、应该怎样教孩子才能学会。辅助教师要会充分利用班级环境提供的教育机会,充分利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随时随地对孤独症儿童进行随机教育。
    特殊辅助的高质量更取决于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育实践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教育规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赖关系和情感关系如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效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对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这一重要的教育规律同样也体现在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教育中。
    在孤独症儿童的早期教育中,辅助教师和孤独症孩子之间建立稳定的、信赖的、亲近的关系,对提高特殊辅助的质量至关重要。因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益于孩子的情绪稳定,能够获得孩子很好的配合,它还减少了孩子适应上的困难。在“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中,辅助教师说的话、提出的要求,孤独症孩子最喜欢接受,最容易回应,最乐意配合,孤独症孩子只要看到自己的辅助教师,立刻会从茫然转入有序,立刻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怎样去做,即便辅助教师在空间上和孩子有距离的时候,也可以对孩子形成某种程度的“心理遥控”,在辅助教师不在的一段时间内,孩子很期待老师的出现,并且努力管好自己。虽然老师暂时离开了,但是,老师和孩子之间仍然在同一个心理场中有共同的感应。因此,一旦形成这种亲密的师生关系,孤独症孩子的进步将是极其显著的。
    •效果与幼儿园及班级教师的接纳程度有关
    “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不仅仅是一个辅助教师的工作,幼儿园辅助教师的辅助要依托幼儿园大环境给予的支持和理解。首先是班级教师对辅助教师工作的支持和理解。辅助教师和班级教师的关系越融洽、协作越顺畅,孤独症儿童“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的效果越好。班级教师能够领会孤独症儿童“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的意义及要求,就能够在班级范围内调动积极因素,因势利导,培养普通儿童学习友爱、助人、宽容、分享等亲社会情感和亲社会行为,就能够利用普通儿童的社会性优势,培养孤独症儿童学习模仿、从众、交往、合作等社会化行为,在互补中促进全体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的全员接纳,会给辅助教师以无言的理解和支持,会提供给孤独症孩子更多的交流机会,幼儿园的每个角落,厨房、医务室、园长室、传达室甚至库房,都应该是对孤独症孩子开放的学习场所,每个教职员的善意微笑,都会起到鼓励孤独症孩子进步的作用。幼儿园[FS:PAGE]的接纳程度直接影响“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的效果。
    •效果与家园配合的程度有关
    孤独症儿童的“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的效果和家长的参与程度有关。孩子人了幼儿园以后,家长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并不是每个家长都十分清楚的,甚至有的家长误以为:只要孩子上了幼儿园,和普通孩子在一起时间长了,自然就能康复了,孩子进了幼儿园,以后的教育就完全指靠幼儿园了。这是一个极大的误解。
    孤独症儿童需要全方位的社会性教育,家庭教育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因为有了“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而放松家庭教育。在整体的“社会融合教育”中,“家庭中的社会融合教育”与“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是同时并举的,两者之闻是相互配合的。孤独症儿童有些能力的形成,比如孩子在幼儿园中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孩子学习告状、转述等,都需要家长和幼儿园教师的配合才能实现。家长要关注、要参与“幼儿园融合教育方案”的制订和实施情况,经常向老师反馈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同时,也要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一个教育原则需要家园双方协调一致的理解和落实,对孩子的教育才能有效,比如,一个行为的纠正或者塑造,如果家园之间不沟通,方法相互矛盾,那么,对孩子的教育就会事倍功半。因此,在“幼儿园社会融合教育”中,只有家长和幼儿园教师沟通协商、密切配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友情链接:

中方园校区:15981846548

共建合作咨询:19103817076(王老师)

地址:郑州市北环路中方园西区50号楼

Copyright© 2022 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 豫ICP备11008710号 技术支持:郑州做网站-华久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