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19103817076

座机1: 0371-65350376

座机2:0371-65351916

治疗经验

当前位置:首页 > 康复教育 > 治疗经验

自闭症幼儿自主性共同注意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1-08-05 阅读量:329

概要
  为探索和发现自闭症幼儿的自主性共同注意的特征,以6名自闭症幼儿,以及在心理年龄与之匹配的弱智和正常儿童各6名作为研究对象,以实验和准实验的方法,进行此研究。同时还以秒为单位对实验过程与结果进行编码分析。结果表明,自闭症幼儿的自主性视觉方向所及目标物多于人,而人的目标中又更多地锁定同伴而非教师。自闭症幼儿在唤起他人共同注意时多以“拉”和“抱”来替代指点行为。自主性共同注意的发生率与情绪有密切关系。

1.问题的提出

  共同注意(joint attention),是指与他人共同对某一对象或事物加以注意的行为。共同注意被认为是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重要前提。

  Baron-Cohen将儿童的共同注意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元陈述指向,即儿童作为主导者去引发别人的视线接触,而另一类则是注视监控,即儿童追随他人的视线或指点去注视某一对象物。本文将第一种情况称之为自主性共同注意,并作为本研究的内容。

  心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Leslie和Baron-Cohen在模块论(modularity theory)中对儿童的共同注意进行了阐释。

  Leslie指出,完整的心理机制(Theory of Mind Mechanism; ToMM),就是关注与处理相关信息的特殊模块。婴儿大约在6-8个月时就形成了一期心理机制(ToMM1),他们已知道用视觉来加工联合信息和处理社会参照。此时他们参与共同注意(joint attention)和表达元陈述(proto declarative)时所产生的行为是简单的指点行为 (pointing)。

  Baron-Cohen则在Leslie的ToMM模块的基础上,具体提出了儿童早期发展的3个模块:即形成目的和愿望的意图觉察器(Intentionality Detector; ID)模块、控制眼的活动的视觉方向觉察器(Eye-Direction Detector; EDD)模块和共同注意机制(Shared Attention Mechanism; SAM)模块。

  上述理论表明,儿童早期的共同注意主要表现在视觉和指点两个行为上。

  Baron-Cohen(1995)在他的模块论中,反复强调了共同注意模块SAM的功能,认为这在儿童的认知发展和整个心里发展中都是一个重要的机制。正常儿童在出生后10个月左右起就具备共同注意的能力。与正常儿童相比,自闭症儿童在共同注意方面显示出特有的认知行为障碍(Mundy & Sigman,1989a)。

  Baron-Cohen(1995)通过对先天盲童与自闭症儿童的比较实验,发现自闭症儿童的意图觉察器ID和视觉方向觉察器EDD两个模块的功能发展正常,而共同注意机制SAM的功能和完整的心理机制ToMM模块的功能发展有缺损,即使是高机能的自闭症儿童也如此。

  Bruner(1983)认为,婴儿的共同注意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追随他人视线阶段,第二个阶段则是引发他人注意阶段,因为婴儿获得了指点行为(pointing),可用来表示共同注意行为。自闭症儿童特有的共同注意行为障碍多半出在了第二阶段,也就是说他们很少能用指点行为来指向或向对方显示(showing)自己感兴趣的对象(如玩具),也很少与成人进行视线的参照注视(referential looking)。

  上述理论阐述了儿童的共同注意发展特点,也昭示着研究自闭症儿童自主性共同注意机制的重要性。但综观研究自闭症儿童的共同注意论文,大都将他们作为接受者来探讨其应答性共同注意的特点,而鲜有将他们作为共同注意的主导者而研究其自主性共同注意特点。

  鉴于此,本研究将自闭症幼儿作为共同注意行为的主导者,并以与他们心理年龄相近的正常和弱智儿童作为对比,通过实验来探索他们的自主性共同注意特点。

2.研究一  自闭症幼儿的自发性视觉方向的目标
  为达到以下三个目的而进行本实验:

  第一,探索自闭症幼儿自发性视觉方向所及目标;第二,找寻自闭症幼儿在唤起他人注意时的行为特征;第三,判断自闭症幼儿的自主性共同注意行为与情绪的关联。

2.[FS:PAGE]1 研究对象
  6名自闭症幼儿。实际年龄范围为48-60个月,平均实际年龄为52个月;心理年龄范围为19-40个月,平均心理年龄为23个月,都为男孩;6名弱智幼儿。平均实际年龄为55个月,平均心理年龄为24个月,4男2女;6名正常儿童。平均实际年龄和心理年龄均为23个月,4男2女。

2.2 实验方法
2.2.1实验设计
    自变量:唤起手段,唤起材料
    因变量:自发性视线接触及指点行为。
    用(组别3)×(唤起材料2)实验。三个组分别为自闭症幼儿(AU)组、弱智幼儿组(MR)和正常幼儿(N)组;唤起材料为食物和玩具。

2.2.2实验程序
  在各个被试所在幼儿园(共4所)的一间安静的房间里,将被试最喜欢的食物和玩具交错摆放于高度约140cm的木橱之上,被试都看得见但拿不到。

  由主试带被试一一进入房间开始实验。

  主试3次说出食物和玩具的名称后,用语言和手势加在一起的方式指点和说出玩具,唤起被试的要求行为。如果被试没有要求行为,则通过语言提示和动作,强化被试的要求动机,直到被试产生要求性视线接触和指点行为。

  有2名自闭症幼儿因为第一次无论如何无法唤起要求动机,隔一周后,再次实施本实验。

2.3 数据的收集和编码(coding)
  在实验中,均用数码式摄像机(Canon,MV550I)将全过程拍录下来。在拍摄过程中,因怕站得太近对被试产生干扰,所以都用22倍的焦距进行远距离拍摄。

  将所拍摄的全部内容,输送到电脑中,通过多媒体编辑软件(Ulead Video Studio DV简体中文版),以每一个被试在实验中的表现为一个单元,进行渲染(编成一个片段),复制到CD-ROOM上。

  用“豪杰解霸(XP超强版)”对实验内容进行秒读,然后根据编码表(coding sheet)进行编码分析。

  由于整个实验时间短,实验又是对变动最快的视线进行分析,所以将每3秒定为1个分析单位。实验分析总长度为120秒。

  根据实验目的,由三个部分组成编码表(Coding Sheet):“视线接触”、“指点行为”和“表情”。

  实验中的实际情况,分别对“视线接触”、“指点行为”、“表情”进行编码。

  研究对象在实验中有相应行为发生时,每3秒为一个空格,记入1次。如在3秒内同时有两个行为发生,则各记入半次。发生率按以下计算公式:
      发生率=该行为的发生次数/分析对象时间(秒单位)

2.4数据计算与信度分析
  所有数据均用SPSS 10.0版进行统计分析。

  为评估分析信度,由笔者和两名受过Coding训练的大学生(不知实验目的)对整个实验场面进行独立编码。而后根据评分者之间的评分方差进行方差分析,求得评分信度系数。本研究中的两个实验的信度系数分别为0.89和0.92。

2.5 结果与分析
2.5.1 自主性视线方向所及目标的组间比较
  自主性视线方向所及目标在此被分为四类:“无目标”、“物品”、“成人”和“物与人交互”。 无目标即指不看实验材料。

  表1是三组被试的自主性视线方向所及目标的发生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的比较结果。

  从表1中看出,AU组(自闭症)幼儿视觉方向的目标以“无目标”和“物品”为主,“成人”很少成为他们视觉方向的目标。

  AU组“无目标”的平均发生率远高于MR组(弱智),其显著性达到p<.01的水平。

  与此同时,AU组的“物品”平均发生率也为三组之首,并且个体差异性也低于正常儿童,因为AU组的SD为0.063,而N组的SD为0.075。

  与对照组形成最强烈对比在于“成人”的目标上。AU组的注视成人的平均发生率都在p<.01的水平上低于MR组和N组。

  AU组的“物与人交互”行为平均发生率与弱智儿童组之间差异较大,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而与正常儿童组之间就几乎没有差异。但AU组在这一行为中表现出很大的个体差异,因为其发生率的SD为0.10[FS:PAGE]3,而其他两组的SD值分别为0.079和0.076。

2.5.2 唤起他人注意行为的组间比较

  通过对实验过程的录像分析,详细记录了三组幼儿为唤起他人的注意而运用的行为手段,并对发生频率最高的四种行为进行了编码分析。表2显示了这4类行为的平均发生率和标准差及其比较检验的结果。

  表2的数据说明,与对照组的对比最强烈之处是AU组(自闭症)为唤起他人注意所采取的指点行为的发生率几乎为0。其平均发生率都在p<.01的水平低于MR组和N组。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AU组(自闭症)为唤起他人注意所采取的行为以“拉成人”,“要成人抱”为主。MR组和N组此行为的平均发生率都为0,而AU组却高达0.129。通过T检验还发现,AU组“要成人抱”的平均发生率在p<.05的水平上高于本组“指点行为”的平均发生率。

2.6 讨论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得到了3个有意义的结果。

  首先,探明了自闭症组幼儿自主性视线方向所及的主要目标是视物很少视人。这或许正是自闭症幼儿社会性发展障碍的根源之一。这也对Baron-Cohen(1995)所指出的自闭症儿童的意图觉察器ID和视觉方向觉察器EDD两个模块的功能发展正常,而共同注意机制SAM的功能和完整的心理机制ToMM模块的功能发展有缺损理论提供了一个佐证。

  其次,参照注视的发生率,与弱智儿童组之间差异较大,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而与正常儿童组之间就几乎没有差异。根据这一结果,很难将Bruner所指出的“很少与成人进行视线的参照注视”作为处于心理发展水平初级阶段的自闭症儿童的独有特点。

  第三,自闭症幼儿组在唤起他人的共同注意时,与正常和弱智儿童的最大差异在于他们不是用指点行为而是要去“拉”和“要人抱”的行为上。

  Bruner只是指出自闭症儿童很少用指点行为来指向或向对方显示自己感兴趣的对象(如玩具),但却没有说明自闭症儿童是以怎样的行为模式来唤起他人的共同注意。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了自闭症幼儿组是以“拉”和“要人抱”的方式。这说明了比起心理年龄相近的其他儿童来,自闭症幼儿唤起他人注意的方式处于更低的心理发展表现水平。

2.研究二 自闭症幼儿自主性视线方向所及人物的比较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自闭症幼儿在有限的视人行为中,是否会由于对象的不同而在锁定视线目标的方向和时间上有所不同。

3.1 研究对象

  同研究1。

3.2 实验程序

  在各个被试所在幼儿园(共4所)的一间宽敞的房间里,实验者预先随意摆放被试平时喜欢玩的玩具,然后逐一带着被试及3个非实验对象的同伴一起进入房间开始实验。

  让研究对象与同伴和老师坐在地上,自由地游戏。没有实验上的人为控制。

3.3 实验数据的处理

  实验的数据收集与处理以及编码和信度分析皆与研究一相同,略。

3.4 结果与分析
3.4.1 自发性视线所及对象的组间比较
   图1是三组被试对同伴和老师的视线行为比较图。图中Y轴上的发生次数是指各组在600秒内的平均发生次数。

  从图1可以看到,三组幼儿的自主性视线方向所及人物的共同特征是看同伴的次数高于教师。而且,自闭症组幼儿与正常儿童组的自主性视线方向所及人物的类型更为相似,都是对同伴有着更多的注视,而对教师大都一瞥了之。只有弱智组幼儿对教师倾注了更多的关注。他们对教师的注视行为平均发生次数在p<.001的显著水平上高于自闭症幼儿组该行为的平均发生次数。

3.4.2自闭症组自发性视线所及对象的比较
  图2显示了自闭症组幼儿的自发性视线所及对象的比较。

 

  图2直观地揭示了自闭症幼儿的自主性视线方向所及的特征。在“瞥一下”的行为中,瞥同伴一眼与瞥教师一眼之间的平均发生次数相差无几,分别为9次和8次。但是,“注视”行为中,注视同伴的平均发生次数为27次,而注视教师[FS:PAGE]的平均发生次数为10次,两者的差异达到十分显著水平(p<.01)。

3.4.3 幼儿的情绪与自主性共同注意行为的关联
  将两个实验中三组被试的“注视他人行为”以及“指点行为”的总平均发生率与他们在实验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平均发生率进行相关分析,其结果归纳于表3。

  从表3可清楚地看到,幼儿的自主性共同注意行为和情绪密切相关。比起注视行为,积极情绪与指点行为的关系更为密切,与前者的相关系数为0.41,而与后者的相关系数为0.56,都达到显著性相关水平。

  而消极情绪与这两种行为都有着负的相关关系,虽然相关系数为-0.33和-0.22,都没有达到显著水平,但两者之间有着弱相关的关系 。

3.4.4 三组幼儿的积极情绪平均发生率的比较
  表4显示了三组被试在两个实验中表现出的积极情绪的平均发生率。

  从表4看到,自闭症幼儿组的积极情绪的平均发生率比其他两组幼儿的要低得多,特别是与弱智儿童之间有着显著差异(p<.05)

3.5 讨论
  在这个实验以及关联分析中,我们得到了2个十分有意义的结果,那就是同伴对于自闭症幼儿十分重要,幼儿的自主性共同注意与他们自身的情绪有着密切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不管是自闭症组,还是弱智组以及正常儿童组的幼儿,他们都会自觉地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同伴。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即使是对自闭症幼儿而言,同伴在儿童的发展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从自闭症幼儿的自主性视线方向所及的结果分析中,我们发现了自闭症幼儿不仅自觉地会把目光投向同伴,他们更愿意较长久地把将视觉方向的目标锁定在同伴身上。这个结果,足以引起我们的反思。因为在对自闭症的诊断或对自闭症儿童的研究当中,都把他们看作是与同伴无缘的另类,他们只生活在自己那封闭的世界里。

  自闭症幼儿的自发性指点行为欠缺,与他们自身情绪之间有着内在关联。

  通过本实验,不仅发现了自闭症组幼儿的指点行为几乎为0,而且推论出这种指点行为的严重缺乏,除了他们在要求行为所显示的心理发展水平十分低下的原因,可能还与他们自身情绪有关。通过对18名被试的注视行为,指点行为与情绪的相关分析,我们也发现了这指点行为与积极情绪之间有着很强的相关。

  这启发我们,要促进自闭症幼儿的自主性共同注意能力之时,不仅是让他们学会用指点行为来唤起他人的注意,还要让他们有着更多的积极情绪。

4. 总结
  通过2个实验,总结出自闭症幼儿组在自主性共同注意行为上的共同特征。

  首先,他们的视觉方向所及目标物多于人。

  实验结果表明,自闭症幼儿更多地注视玩具和食物。即使他们非常渴望得到这些玩具和食物,但是他们不会和对照组的弱智和正常组儿童一样,将视线投向成人,以目传递内心需求,他们只会将视线锁定在物的上面。

  其次,自闭症幼儿组的参照注视行为与对照组并无显著差异。

  实验结果表明,自闭症幼儿的“物与人交互”注视行为的平均发生率与其他儿童之间并无显著差异。

  第三,视线方向所及人物同伴多于成人。

  从实验中我们看到,在自由自在游戏的情况下,自闭症组幼儿更多地将视线投向同伴而非教师。从他们视线接触所及对象来看,他们对自己的同伴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而对教师大多是一瞥了之。

  从自闭症幼儿的自主性视线方向所及的结果分析中,我们发现了自闭症幼儿不仅自觉地会把目光投向同伴,他们更愿意较长久地把视线方向的目标锁定在同伴身上。

  第四,在唤起他人的共同注意时,自闭症幼儿的自发性指点行为的平均发生率几乎为0,取而代之的是拉成人或要成人抱。

  正常儿童大约在10个月时就比较频繁地产生指点行为,其目的在于引起他人的注意。而自闭症组幼儿虽然心理年龄已相当于23个月,[FS:PAGE]但与其他两组儿童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说明他们在唤起他人共同注意时,其表现水平十分低下。

  第五,自闭症幼儿的指点行为缺乏可能与他们缺少积极情绪有关。

  通过实验发现,自闭症幼儿含有社会交往意义的指点行为的缺乏,还与他们自身缺乏积极情绪有关。

友情链接:

中方园校区:15981846548

共建合作咨询:19103817076(王老师)

地址:郑州市北环路中方园西区50号楼

Copyright© 2022 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 豫ICP备11008710号 技术支持:郑州做网站-华久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