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19103817076
座机1: 0371-65350376
座机2:0371-65351916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学的进步,人们对孤独症儿童关注越来越多,对孤独症发生的原因、诊断和治疗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尤其是在矫正与治疗方面。患孤独症的儿童需要同时发展的能力很多,不同能力之间彼此影响,在不同阶段所采取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对孤独症儿童的训练应该是针对个体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差异,根据患病儿童目前能力水平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多种方法综合运用,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儿童孤独症,现今又统称孤独性障碍,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以社会相互作用、语言动作和行为交往三方面的异常及以三岁前发病为特征。通常发生于3岁之前,从婴儿期开始出现,一直延续到终身,是一种严重情绪错乱的疾病。
自1943年第一例孤独症患者被确诊以来,儿童孤独症开始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人们也更加关注地去研究它。孤独症儿童的行为表现在孩子与孩子之间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并且随着发育,不同年龄也有不同表现。
孤独症不同于儿童期精神疾病以及发育障碍,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交往障碍
孤独症患儿缺乏与人交往的兴趣和技巧。他们不能与他人沟通感情,不能理解及遵从一些社会习俗。他们多数不愿与别人进行眼神之间的交流,不愿用眼睛与其他人凝视。孤独症儿童对别人甚至包括自己的父母经常是不屑一顾。孤独症儿童对于外界的刺激表现非常的麻木,严重者甚至是正常的身体和情感刺激,都无法影响孤独症儿童的喜怒哀乐。他们的行为往往是不被他人所理解。这样就导致了孤独症患者成为社会这个大舞台之上孤立的、无法沟通的角色。
2、语言表达、理解和沟通障碍
大约有50%的孤独症儿童没有沟通性的语言,他们从小就一直不会讲话,几乎所有的孤独症儿童的言语发育迟缓。他们不会表达自己的意向,常用刻板的、重复的言语,像鹦鹉学舌一样模仿别人的语言,缺乏与人一来一往交往性的言语。他们常常表现为答非所问或重复别人的部分问句,语句出现严重的错误,分不清人称代词你、我、他。言语的声调、重音、速度、节奏等方面异常,如缺乏抑、扬、顿、挫等,显得平淡和生硬。孤独症儿童往往不主动同别人说话,其某些主动性的言语可能是重复性的、机械的,而不是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
他们尤其对象征性、概括性和抽象性语词的理解有更大的困难。例如:不懂得好与坏、美与丑、朋友和敌人、爱与恨,不分喜、怒、哀、乐等。他们也不会用手势、表情和姿势来表达那些想说的词句,因为孤独症儿童没有正确的言语可用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所以使其常常发脾气,表现出极不正常的行为。
3、行为障碍
孤独症患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表现出一系列的问题行为。当他们的要求被拒绝或被要求做某事时,他们会大哭大闹、乱扔东西,甚至躺在地上,以示抗议,有时即使未遭遇挫折和不愉快事件,如在街上行走,他们也会无端地辱骂身边的行人,冲他人扔杂物或拧别人。他们的问题行为也经常会指向自身,表现为一些自伤行为和自我刺激行为。自伤行为包括拔头发、咬手、撞墙等,而自我刺激行为则是在情境中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儿童频繁的出现一些毫无意义的行为,如玩弄自己的舌头、模仿动作、边爬边叫。他们的兴趣狭窄,如有的孤独症儿童对公交线路、火车时刻表、某一颜色或号码发生特殊的兴趣。
此外,有的患儿还可能有感知障碍,对环境中的物理刺激和事件常常表现出过度敏感或反应迟钝。他们对于视觉和听觉刺激的缺乏反应,常使人们误认为他们是瞎子或聋子,他们往往对疼痛、咸味和苦味有很强的耐受力,而有时他们又表现的异常灵敏,他们能听见很低的声音,在正常光线下可能会眯起眼睛或皱眉。有的还存在认知障碍、智力低下,抽象思维能力很差,少数患儿可能伴有癫痫发作。
在实际生活中[FS:PAGE],针对孤独症儿童,应采取教育和训练相结合的措施:
1、克服孤独症儿童的沟通障碍
要培养孤独症儿童与别人的交流意识,应当建立彼此信赖的关系,克服目光障碍与身体接触障碍等。为了能够对孤独症儿童做到“对症下药”,必须了解他最喜欢什么和最讨厌什么,以此来作为培养孤独症儿童的互动行为的限制与诱导“工具”。家长及教师可以与孤独症儿童进行一对一的教育训练。通过谈话、安抚,共同参与其喜爱的有意活动来增加孤独症儿童的信赖感。同样也可以利用孤独症儿童的有利喜好来引起他的注意力,训练其能有目的的转移注意力。
2、进行语言训练
孤独症儿童普遍存在语言障碍。有的无法分清“你、我、他”。如将“我要吃饭了”说成“你要吃饭了”。有的不能回答别人的问题,只是重复别人的问话或是重复问题末尾的话。如,问他“今天是星期几”他只会重复“今天是星期几”等等对于孤独症儿童的语言障碍,只能是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制定针对障碍特点的指导计划,及时纠正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错误,并且要经常提醒强调,才能让孤独症儿童有充分的说准确话的机会。虽然对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训练时间长,而且可能收获甚微,但是只要坚持下去,会使孤独症儿童的语言障碍得到有效改善。
3、控制孤独症儿童的不良行为
刻板行为是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表达与人际沟通的“绊脚石”。所以克服、避免其发生刻板行为很重要,教育者要排除可引发刻板行为的条件,让儿童对刻板行为逐渐地淡忘。教育者还要预告可能改变或影响情绪的事件,教导正确的情绪表达方式。有的孤独症儿童在想要满足自己的某种需求或达成某种目的时,会有不正常的情绪表现。如想要吃饭或是想要得到某种玩具时,他可能会大哭大闹、发脾气。此时教育者不是满足他的要求,而是引导其正确地表达自己的目的,否则会使孤独症儿童的无理情绪产生诱惑因素与恶性升级。
对孤独症儿童的训练,首先要重视沟通。特教老师必须先与患儿做好沟通,让他们注意自己,喜欢自己,才可以去影响他,而要引起儿童的关注,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投其所好。特教老师在指导孤独症儿童时,可以利用孤独症儿童喜欢的刺激,设计成简单的活动,带领患儿去参与活动或进行实际操作,通过简单的活动,不仅可以与患儿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也可由活动中帮助他们了解语言的概念,一旦有了语言的概念,教学活动才可以进行。
另外,对待孤独症儿童,特教老师和父母之间也应保持沟通,共同建立孩子的教育模式。特教老师与家长们持续性的教育和训练以及对孩子的期望,对他们是非常重要的。
孤独症儿童的特点和程度不尽相同,激发孤独症儿童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注意力,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特殊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因人而异。只有抓住其特点,有顺序、有方法的进行训练和培养,他们的能力才能有所提高。从事孤独症教育的特教老师只要用心地观察孤独症儿童,一定会找到合适的最佳教育方法,使训练取得更好的效果,尽快地使孤独症儿童回归主流,适应普通学校的学习生活。
中方园校区:15981846548
共建合作咨询:19103817076(王老师)
地址:郑州市北环路中方园西区50号楼
Copyright© 2022 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 豫ICP备11008710号 技术支持:郑州做网站-华久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