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19103817076

座机1: 0371-65350376

座机2:0371-65351916

治疗经验

当前位置:首页 > 康复教育 > 治疗经验

用ABA来管理孤独症孩子的问题行为

发布时间:2011-08-26 阅读量:342

        孤独症孩子出现问题行为的时候我们不一定能处理得很到位。要学会管理孩子,首先要明白孩子的问题行为是什么。

    有的家长在描述自己孩子的行为问题时说“他语言发展缓慢,表达很简单,不理解你我他,不和别的小朋友玩。”其实这位家长描述的是孩子的缺陷性行为而不是问题行为,两者的处理方式是不一样的,需要分清楚。对于问题行为我们希望它消失,而对于缺陷性行为我们是希望孩子习得原­来没有的能力或比现有能力提高。

    也有些家长在描述时用“有时兴奋/抗拒为他擦脸擦屁股/强迫和他对台词/过分热情地和人打招呼/不上床睡觉……”

    实际上以上描述的这些问题行为我们都是看不见的,拿兴奋来说,兴奋是看不见的,看得见的是什么呢?孩子低着头一边拍手一边尖叫,拿着他喜欢的东西在他眼前也无动于衷。同样,“抗拒”是看不见的,看得见的是孩子推你,抢你手里的东西;“强迫”是看不见的,看得见的是他反复要求你说正确的台词;“过分热情”我们看不见,能见到的是孩子在路上或电梯里不管认不认识的人都要跟别人问好,如果没有得到回应还会去À­别人一下再招呼别人;“不上床睡觉”我们看不见,能见到的是当妈妈要求孩子睡觉时,孩子会闹着“不睡,睡不着”,À­他上床开始哭闹,抱住他会挣扎,非要开车去大街上兜风才能在车上睡着。

    描述问题行为时要描述行为的细节,不要用总结性的、评价性的、判断性的语言,而且一定要是看得到的。问题行为不是说孩子不做什么,而是做了什么,也不是孩子有什么样的内心体验。有人说行为分析就是把人当猴子一样训练不看重人的内心体验,其实行为分析不是不看重这个,而是看重他(她)怎么表达出他(她)的内心体验。

    描述问题行为的细节时最终会落脚到这几类:

    1、攻击——击打,掐拧,扯头发,撞头,抓扯,咬人,踢踹,推人,吐唾人,把物体砸向某人或者任何武力性的身体接触;

    2、自伤(SIB)——指向自己的任何武力性的身体接触,比如通过击打,捶,咬,挖,扯头发,掐拧皮肤,抠眼睛,撞头或使用物体伤害自己;

    3、破坏——从事毁坏财物,砸向硬物,跳起,蹦跳,站在家具上,尖叫,扔东西,踢物体,脱衣服或漫骂;

    4、逃跑——跳离座位,走或跑开房间;

    5、自我刺激——重复性的语言或身体反应:摇摆, 扑翼样拍打手或胳膊,凝视,搓手,玩涎液,手淫,吮吸物体, 异食僻,或重复性呻吟或尖叫。

    自我刺激的行为多表现为以上这些形式,但并不意味着这些形式的问题行为的功能都是自我刺激。因为一般我们遇到这些行为的时候都会矫正,这样就必定会加入一些吸引社会注意的成分。

    给大家举两个问题行为的例子。

    有一个例子是妈妈和姥姥两个人管一个孤独症的孩子。姥姥在向我陈述孩子的问题行为时说“这孩子太爱玩水”,玩水本身并不是问题行为,所以我说“那就让他玩呗”,“那怎么成啊,一天到晚地玩,别的事情都不能干了,吃饭都玩水”。“那你怎么制止他呢?”“我开始大老远地就叫他不要玩水,他不听,我便上前拽他,他还是不听,我只得使更大的劲,结果孩子开始发脾气咬人,我只好退后,教育他咬人的行为。过一会儿又去À­他,又咬人!”事实肯定是这样,“反正我一咬你就撤,你说你的我玩我的”,实际上孩子不一定能有这么清楚的意识,但是一张嘴咬人就能继续玩水的结果他是得到的。不让他玩水就咬人挖人,又不能打他,所以姥[FS:PAGE]姥就觉得这个孩子不可教,把孩子交给他妈妈。妈妈也不会让孩子玩水,À­他的时候孩子照样咬人,妈妈厉害,一个嘴巴把孩子打哭了,但孩子边哭还边玩水,妈妈再À­的时候不敢咬了,使劲往回À­,这一À­结果脑袋撞到水龙头上了,这下妈妈心疼了,赶紧安慰孩子。这次孩子只顾着痛不玩水了,但下次还照样玩,而且À­他的时候自己主动去撞头,为了避免孩子受伤,妈妈也动不了他。最终的结果是孩子继续玩水,而且在姥姥面前就咬人挖人,在妈妈面前就自伤。

    还有一个例子是关于一个特别喜欢玩大便的孤独症孩子。这个孩子趁人不注意就去搅和自己的大便。这确实是个问题行为,既不卫生又不雅观,孩子这样做是为什么呢?对于有的孩子来说,有这样的行为可能是喜欢搅和大便的那种感觉,如果真是这样,这个行为就很难矫正了。孤独症孩子的的问题行为大概有四分之一属于这种自我刺激的范畴。我问家长:“你们让他得逞过吗?”“那怎么成啊?只要孩子一上厕所,家里在的人都会高度警惕,两三个人跟着,互相对峙,眼睛盯着眼睛”这是很大的注意啊,虽然孩子没得逞,但一转身家人的那种慌张神情会支持他继续这种行为,我告诉家长就算这原­本只是孩子的一种自我刺激的行为,你们这样的高度紧张也会加入一些引起注意的成分。面对这种引起注意的问题行为的时候,一定不能惊慌失措,也不能显得对孩子无能为力,处理办法就是不加任何注意的制止并带他离开现场。下面我还会具体地讲到。

    以上讲的是ABC中的B、A就是理解行为出现的背景。

    1、该问题行为通常何时出现?(这个何时有两种理解,一是像早晨、中午等的自然时间,二是像对孩子提出要求这样的背景)2、该问题行为通常在哪里出现?3、当行为发生时谁在现场?4、在行为发生之前有什么事情或活动发生?5、紧跟行为之前别的人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6、在该行为出现之前他在做别的事情吗?7:何时,何地,与谁在一起,什么样的环境下他的问题行为最少?

    如果问题行为确实和第七个问题有联系的话,90%这个行为不是因为自我刺激,而是和环境中的人和事有关系。

    孩子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最容易出现问题行为呢?第一就是被提要求;第二是等候,在看到喜爱的东西时不能马上得到;第三是受威胁,威胁以后没有结果问题行为就会增加,不可能用的威胁千万别说,“像不听话就用针扎你”,孩子对你的畏惧应该是来自你的表情、手势、语言和动作;第四是终止喜欢的活动,第五是遭到忽视,我们的孩子也会寻求注意,但如果他是通过问题行为而不是语言引起了你的注意,那他就会对这样的方式乐此不疲;第六是受到挫折,所有的人都是干一件事不成功,干两件三件也不行,到后来挫折感就会使我们把手上的东西一摔,不干了,孤独症的孩子也是这样,而且因为他们的能力低,得到满足的机会少,所以更容易受到挫折。以上可以帮助大家理解问题行为出现的背景。

    刚才我们B和A都了解到了,问题行为的结果C又该怎么描述呢?

    1、行为出现后发生了什么?2、当行为出现时您做了什么?3、当行为出现时,其他人都做了什么?4、行为出现后有什么变化?5、问题行为后孩子得到了什么?6、问题行为后孩子逃避或避免了什么?

      那么问题行为可能会带来一些什么结果呢?也就是对孩子来说出现问题行为是为了什么呢?针对不同功能的问题行为又应该怎么应对呢?

    问题行为大概有这样一些功能:引起注意;逃跑和回避;为了得到某个实实在在的强化物;最后是自我刺激。

   [FS:PAGE]; 1、引起注意。

    什么时候问题行为的功能是为了引起注意呢?我总结了以下几个线索,大家还可以继续完善:1)出现问题行为的同时寻求他人注意的眼神;2)问题行为之后把行为结果向别人展示;3)问题行为同时发出响声、动作或其他引起别人注意的行为;4)恶作剧或者破坏行为后面对别人的反应格外开心、手舞足蹈;5)与周围人形成相互警惕和防范,而且对这种紧张关系乐此不疲而周围人很厌烦;6)如果短暂忽视其问题行为会变本加利。

    处理这种问题行为应该:1)采取消退的手段。孩子再出现问题行为的时候就忽视,不理他。但只有当你确定孩子问题行为的功能就是为了引起注意的时候,采取忽视来矫正孩子的行为才是有效的;2)不要有目光接触;3)最好是不动声色,实在想教育孩子也只说必须说的话,音调要单调;4)在矫正孩子的问题行为的时候要祛除任何潜在的强化性的人或物,否则他的干涉会让问题行为升级;5)当孩子在被忽视而哭闹的时候也不能安慰他。

    反过来,我们对于孩子的建设性行为应该给予足够的注意,这样会减少为了寻求注意而出现问题行为的机会。

    2、逃跑、回避。

    提示行为的功能是为了逃避某个任务的线索有以下一些:1)问题行为往往是在被要求之后,这个要求可能是做一个动作也可能是从事一个活动;2)在被要求之后紧接着出现问题行为;3)短暂的坚持要求不退让可能会使问题行为升级;4)在被要求之后出现另一个问题行为让你去矫正;5)不立即行动也不拒绝行动而是讨价还价;6)患儿自己始动的活动被别人终止的是时候实际上是在逃避被终止,这点也可以归为要实在的强化物的问题行为,但不同的是在这里强化物是原­来就存在的而不是原­来没有要求得到,所以我把这种行为的功能归为逃跑、回避。

    对于这样的问题行为还是采用消退,但不能再采取忽视,而应该1)不给予任何反应地让他坚持完成任务;2)有时可能会因为对孩子的同情心和问题行为的持续时间而让坚持变得困难,这时候你需要的是从容和镇定;3)继续跟踪手头的任务直到他的行为得到控制,在行为得到控制之前不要让孩子得逞。

    比如让孩子写作业,指令发出三秒钟后孩子没有行动,如果他是坐在地上玩就用点力气把他拉起来,如果孩子无动于衷,就稍微使点劲拉他,如果还是无动于衷,就再使点劲,这其间每个辅助等级升级的时间都不要超过三秒钟。这个“三秒钟”采取行动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有时孩子对我们的指令无动于衷呢,就因为我们等的时间太多,比如让孩子洗手,我们可能会说“洗手,快洗手去!”,一秒内就给了两次指令,然后过个十几秒又加大嗓门“让你洗手,没听见吗?”这时候往往就会出现问题行为了,其实只要我们及时地上手辅助,问题行为是不会发生的,只是我们一般都懒得动,都喜欢躺在沙发上用语言来支配。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只发一遍命令,三秒钟没反应立即辅助他完成任务,这样做是为了增加你言语的权威性,你一出话就必须要得到一个结果。只要你坚持这样做,你会发现孩子对你的指令还是很敏感的。

    3、为了得到实在的强化物。

    对于这种功能的问题行为,采取的手段仍然是消退,这里的消退是指过去孩子通过问题行为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但现在我们要把握住,不能在他哭闹打人摔东西的时候给他强化物,但与此同时,我们采取区分强化的方法,让孩子通过语言、表情等合理方式来得到要求的满足。

    4、自动强化。

    孤独症孩子的问题行为大概有1/4的行为是属于自动强化的,我们常见的孤独症孩子的行为例如转圈、在眼[FS:PAGE]前玩手等往往属于这个范畴。此类问题行为不如以上的行为那么容易处理,只能是转移孩子的注意,多强化孩子的建设性行为,让他没有时间发生问题行为,例如让他串珠子之类的并在他这样做后给他想要的东西,这样可以减少问题行为发生的机会。

    接下来具体讲讲针对上面所说的孩子大哭大闹非要开车去兜风才能睡觉的问题行为应该怎么处理。任何问题行为的处理都需要付出一定的辛苦和泪水,泪水不光是因为生气,也因为你对孩子的狠心而自责,但是面对孩子的时候还是要表现得很坚定。就算孩子非要开车去兜风,否则就大哭大闹,那也不能对他迁就,今天就是不可能出去。孩子如果要掐你,顺势把他搂在怀里,用闹钟设定好限制他自由的时间,闹铃响的时候让他获得自由,如果他睡着了把他带到床上去。如果他说“妈妈,我不哭了!”,那就让他去睡觉。你真正很坚定的时候,他会软下来的,另外,也别在他刚表现好的时候就给他抚慰,一定要让他好的行为延续时间久一点彻底一点,也不用表现得很惊喜。

    在处理孩子问题行为的时候,表情和态度很重要,孩子能读懂你眼神中的犹豫和让步。现在病房的孩子都害怕我,但我既不骂他们也不打他们,他们来以后先就和他们谈。有一次一个孩子不想住院,被家人Æ­着来的,来以后我就和他聊他的问题,和他有了一定的交流以后我说:“你这个问题还真得住院治疗,而且今天妈妈就是送你来住院的。”孩子很吃惊,“啊?”但和他在谈话中建立的关系还不错,他不至于攻击我,我接着说“我站在医生的角度也认为你的问题应该住院,我理解你不想住院的心情,但你现在所能得到的最好结果就是争取早日出院,哭和喊都是没有用的,如果你出现任何自伤、攻击他人和破坏行为,你将失去半个小时的自由。我们会帮助你控制好自己,明白了吗?”孩子最后明白了并换了衣服。所以如果你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很坚定,信心很足,自然会产生威慑力。

    在这个板块的最后,对行为管理的策略做一个总结:1)平常在生活中不要太关注孩子的问题行为而应该尽可能地µ­化它,孩子的缺陷性行为才是更值得大家关注的;2)建立并持续性地使用结构化的项目;3)发展主动的、预防性的常规;4)预言并预防对个体困难的情境;5)发展有效的沟通系统;6)加强个体的能力和兴趣以发展活动,孩子会的东西越多,他社会交往的机会和内容也越多,可以结合孩子的特点让孩子学习音乐等;7)扩展社会性或娱乐性的兴趣与机会;8)、利用高可能性指令,比如如果孩子非常喜欢看广告,你的指令是让他看广告的话他会很积极地完成,要善于利用这些指令让孩子完成一些低可能性的指令,把高可能性的指令放在后面完成;9)利用行为动量;10)利用区分强化并强化适当行为,在和孩子互动的时候,掌握了8)、9)、10)条会非常有效;11)如果一个行为确实发生,试图理清为什么,并帮助孩子以适当的方式满足他的目标。

友情链接:

中方园校区:15981846548

共建合作咨询:19103817076(王老师)

地址:郑州市北环路中方园西区50号楼

Copyright© 2022 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 豫ICP备11008710号 技术支持:郑州做网站-华久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