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19103817076

座机1: 0371-65350376

座机2:0371-65351916

治疗经验

当前位置:首页 > 康复教育 > 治疗经验

成年孤独症生存结构分析

发布时间:2012-01-16 阅读量:400

   孤独症儿童长大后该如何生存,这是记者在接触孤独症儿童家庭时,多数家长担忧的问题。

成年孤独症

  15岁的男生蔓蔓身高一米七,白净、清秀,单从外表上看与常人无异。自从小学六年级被诊断出患有孤独症后,父母带着他四处求医,康复情况却不容乐观。

  步入青春期,蔓蔓经常出现狂躁、情绪无端反复、自杀等异常行为。“没有学校会接收这样的学生。”去年,蔓蔓的父母把孩子托养在海曙满天星儿童成长服务中心,定期进行康复治疗。

  “特殊教育阶段结束后,随着孤独症患者步入成年,由于没有学校、企业能够接纳他们,很多患者被‘圈养’在家,或者送至福利机构,使得他们重新回归自闭。”从事十多年青少年行为教育的满天星儿童成长服务中心负责人刘成峰告诉记者。

  今年29岁的阿城在福利院“圈养”了10年,去年他的母亲退休后,将他接回家照顾。“我和老伴百年之后,就没人照顾他了。”阿城的家长这么表示。

  在我市,孤独症患者据初步统计已超2000人,随着越来越多的患者相继步入青年、中年,社会保障的缺乏将使这个没有生存能力的群体陷入困境。

  康复机构大多面向儿童

  “孩子越大,产生的问题便越多,3岁到7岁是孤独症最佳治疗时期,大龄孤独症患者能改善的余地太小。”社工小黎在2009年接触孤独症儿童后,一直在学习相关知识。她告诉记者,目前,宁波为数不多的孤独症患者康复治疗机构中,多数只面向儿童。

  相关数据显示,孤独症儿童在接受专业康复与教育后,仅有10%能够回归主流学校,成年后能够独立生活和工作;约有40%可在辅助下就读主流学校或独立就读特殊学校,生活可以自理,难自主工作;另有约40%在辅助下可就读特殊学校,日常生活需要他人协助;还有约10%生活不能自理,需要长期照顾或受困于其他并发障碍。

  “如康复效果不明显,即便成年了,孤独症患者也缺乏自我意识,更别说要懂得在复杂的社会中生存和交往。”一名专业人士说。


 

友情链接:

中方园校区:15981846548

共建合作咨询:19103817076(王老师)

地址:郑州市北环路中方园西区50号楼

Copyright© 2022 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 豫ICP备11008710号 技术支持:郑州做网站-华久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