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19103817076
座机1: 0371-65350376
座机2:0371-65351916
超超是二十二岁的高功能自闭症孩子,小学三年级毕业,由于行为问题无法继续上学,妈妈就在家请家教一对一带孩子。孩子的记忆力超长,学过的歌听而不漏,看过的字过目不忘。他在单位只负责打扫卫生,对工作很负责任,只要是地下有一点碎纸片他都要迅雷不及掩耳捡起。如果有人故意逗他,专门把纸扔在他面前,他都会机械地捡起。不会以眼神、动作或语言来提醒别人不要随地扔垃圾。他的工作只是简单的模仿过程,而不会根据信息在生活中参照经验灵活应用。
对于超超的表现,家长觉得很无奈。虽然孩子记住了“地下有纸要捡起”这个指令,却不能参照别人用语言或其他方法去解决问题。因此孩子在学校总会受到别的同学的嘲弄!如果孩子的能力只停留在“听指令”阶段,那么他最终就很难适应社会。过去有很多家长把孩子的训练目标和方向定在“教孩子”知识上,现在也不乏这样的家长和老师,总是认为多给孩子上一些“认知”个训课,孩子能上学就行。岂不知我们的面子有了,孩的一生可能就被我们的错误认知而给毁了!我们在要求家长用自然的形式给孩子训练时,家长可能会想:又是让孩子高兴、又是要孩子感兴趣、又要持续激发孩子的关注、又要提高他的参照、意图、主动、互动、协作等能力,太麻烦了。直接强拍教孩子认识该认识的知识多容易啊!(大多数人不正是这样在训练孩子吗?)
大家通常所进行的“一对一”训练主要主导者是老师或家长,孩子大部分只能做个被动的执行者或被教者。学什么?为什么学?学的知识在哪儿使用如何使用?这些对孩子来说都是无法自我迁移的。尤其是缺乏预知能力、联想能力的自闭症(孤独症)孩子更难把知识现实联系起来,因此最让家长头疼的是:孩子这一阶段好不容易学会知识过一段时间后几乎有交还给我们了!可能大家都认为孩子学习速度慢,记忆力差,需要反复的强化才能记住。最终被动强化的结果是:孩子的情绪越来越急躁,不愿听妈妈的话,只要在妈妈面前就故意给大人“难堪”。
这是为什么?深究原因:孩子可能认为“我学这些东西没有换来内心的快乐”,你们为什么要这么无聊地强迫我呀?并不是“一对一”训练是不可取的,对于孩子前期能力的培养一对一强化还是必要的,但要把握好孩子的心理需求和目标的适切度,逐渐让孩子由被动的角色向主动的角色转换。
相互参照”学习和“一对一”认知教学的目的不同。它的目标不是为了学知识而教,而是为了用而参照。因此,孩子在现实生活游戏中和同伴共同互动参照学习,是我们应重视的。在训练自闭症(孤独症)孩子的社会化能力时,对于没有联想和预知能力的孩子,模仿基础上的相互参照学习是比较适合孩子的有效方式。
中方园校区:15981846548
共建合作咨询:19103817076(王老师)
地址:郑州市北环路中方园西区50号楼
Copyright© 2022 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 豫ICP备11008710号 技术支持:郑州做网站-华久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