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19103817076

座机1: 0371-65350376

座机2:0371-65351916

治疗经验

当前位置:首页 > 康复教育 > 治疗经验

孤独症儿童异常行为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什么

发布时间:2012-04-27 阅读量:338

  “我的孩子8岁多了,‘你、我、他’还经常混;游泳游得非常棒,但就是一定要按照他自己的方式游;英文歌曲模仿得棒极了,但是从来不懂得有意识地唱给别人听,总是在不该唱的时候唱;到任何一个地方,只要看见门,就要去开,不管里面有没有人,不管别人是否同意……”

  每一个孤独症儿童的妈妈,都会描述出孩子一连串的异常行为表现。在这些现象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呢?

  

自闭症表现

  从孤独症的核心症状和诊断标准分析,说明了孤独症的核心是社会性发展障碍。

  1943年,美国人最先提出早期婴儿孤独症的典型病症表现,其中包括:不能与他人建立正常的社会关系,极度孤独,语言发育迟缓,不正常,语言起不到沟通作用,游戏方式的简单和重复等等。

  1994年,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对孤独症的诊断标准为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质的缺损,表现为:①在目光对视、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社交姿势等多种交往行为方面存在显著缺损;②不能建立适合其年龄水平的伙伴关系;③缺乏自发地与他人分享快乐和成就的表现;④与人的社会或情感交往缺乏,不能主动参与同伴的游戏活动;⑤口头语言发育迟缓或者完全缺乏,缺乏与他人的语言交流方式;⑥拥有语言能力的患者,表现出主动发起或者维持对话的能力严重不足;⑦语言刻板、重复或者异常;⑧缺乏适合年龄水平的装扮性游戏等等。

  通过分析孤独症的行为诊断标准,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最早提出的孤独症诊断标准,还是20世纪90年代的诊断标准,其所诊断的症状集中在社会性发展障碍的行为表现上,根据这种障碍的程度,进而作出是否“孤独症”的判断;也正是这些典型的社会行为障碍,造成了孤独症儿童在社会性适应方面出现严重问题,甚至不能生活自理;也正是这些典型的社会行为障碍,从根本上改变了儿童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使儿童不能够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自身的发展,从而加剧了孩子的感知、思维、想象、语言、情绪、情感、行为、自我意识、交往等发展的全面性滞后。

  现代心理学认为,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动力取决于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一旦孤独症儿童与社会环境处于严重的自我隔离状态,就失去了儿童发展的根本条件。孤独症儿童因高度自我封闭、与世隔离,这对其自身发展造成的损害,和印度狼孩与世隔绝而造成社会性发展的损害是极其相似的。

友情链接:

中方园校区:15981846548

共建合作咨询:19103817076(王老师)

地址:郑州市北环路中方园西区50号楼

Copyright© 2022 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 豫ICP备11008710号 技术支持:郑州做网站-华久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