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19103817076
座机1: 0371-65350376
座机2:0371-65351916
所谓“语言指令”就是把教自闭症儿童的具体内容〈已经做好任务或步骤分解〉用语言的形式说出来,期望自闭症儿童能够根据语言做出相应的反应,实际上是理解语言并且听从指令的过程。如,动作模仿的指令是“这样做”,而指令物品、卡片的指令是“指、、、〈名称〉”,配对的指令是“把一样的放在一起”等。由于具体的内容不同,而采用的不同语言指令。
现在就说一说发出语言指令应该注意一些事项:
(1)指令的难度:
我们知道表达同样或相近的意思可以采用不同的句子形式,但是这些句子在字数上有多有少,在程度上有轻有重,在理解上有难有易之分。按照指令的难易程度可以分为一步性指令和复杂性指令。
一步性指令指用来发出指令的句子只包含一个动词,即只要求孩子做一个动作就可以完成的内容。例如:指、走、拿、关、开、给、伸手等比较简单的只涉及身体某一部位动作的指令。此外还有跑、跳、蹲下、起来、坐下、弯腰、翻滚等比较复杂的涉及身体多个部位动作的指令。动词和其他的句子成分结合在一起可以形成难易程度不同的一步性指令。
复杂性指令一般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一般都应是相互关联的几层意思,理解起来相对困难,不对此指令做具体的论述,因为对于小年龄的孤独症儿童尤其是没有经过任何特殊教育训练的孩子主要是能够理解一步性指令即简单的指令。
(2)指令的一致性:
正如上面所说的一个意思可以用几个相似的句子表达。孤独症儿童的父母在和孩子说话时要求孩子做什么事情时,说出一句话后,发现孩子没有反应或做错了,再说的时候就变换形式,因为这样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就象上文所举的“起来”的例子,说“起来”孩子没有做,就说“你快点起来”,孩子还没有做,就说“你还不起来,妈妈就不高兴了!”或“你再不起来,妈妈就生气了!”也许这位母亲认为自己说的是一个意思,而且一句话比一句话有力度,或许她并未留意自己怎么说的,认为这样孩子就应该能做到了。家长就是没有想到孩子要理解他们所说的每一句话,也就是说孩子一次要对自己根本不理解的几句话做出反应,难度自然就增加了。孩子大概会越来越糊涂,更加不知道要做什么了。因此父母发指令时一定要保持指令前后一致,要知道指令就是目前要教孩子学习的内容。当确实已经掌握了,再教其相同但形式类似的句子,这时候就可以用已经理解的句子提示孩子新的句子和学过的是一个意思(语言提示)。
(3)指令难度的提高和降低
当孩子已经能够很好地(但不一定完全)理解了一个指令,就要想到增加指令的难度,即进行下一个步骤的训练。否则如果孩子一直停留在原来的那个步骤上,孩子就会感到厌烦,而且孩子也不会向下一个步骤发展。上文说过指令的发出要保持一致性,但是当孩子已经掌握某一指令后,就可以在同一步骤内做难度的提高,如果孩子能够很好地完成“起来”的指令,就可以教“你快点起来”了。这实际在教孩子理解“快点”的意思。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随时随地注意提高和降低指令的难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每时每刻都会遇到新的情况,就是对孩子的水平了解的多么彻底、多么深入,也有预料不到的情况发生。因为以前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只能采取尝试的办法,然后根据孩子的反应决定如何修正指令的难度;另一方面,在一对一教学中,似乎也不能完全确切地计划好孩子什么时候能够掌握一个指令,掌握到什么程度,因此当孩子的表现确实证明他/她已经掌握了这一指令就马上想到提高指令的难度。提高难度是为了促使孩子向更高的水平发展,而降低难度是为了使孩子能够独立地或着辅助下比较容易地完成指令。要做到这一点,家长要时刻有这样的意识,希望家长在操作中注意培养。
(4)发出指令的次数
[FS:PAGE]在刚刚发出一个指令的训练时,确信自闭症儿童确实完全做不到,可以只发一次指令,在辅助孩子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重复指令,以增强孩子对指令的理解;随着操作的进行,一般要给孩子两次机会(延时辅助),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发出相应的指令,等待孩子的反应,如果孩子做出正确的反应,给予奖励;如果孩子做出错误的反应或无反应,终止此次操作;重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再次发出指令,等待孩子的反应,如果正确,给予奖励,如果错误反应或者无反应,终止此次操作;第三次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发出第三次指令,立即给予辅助,帮助孩子完成此次操作,而不是一直重复指令。一般把上述过程看成一次完整的操作。重复此操作过程,直到孩子学会。
中方园校区:15981846548
共建合作咨询:19103817076(王老师)
地址:郑州市北环路中方园西区50号楼
Copyright© 2022 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 豫ICP备11008710号 技术支持:郑州做网站-华久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