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19103817076

座机1: 0371-65350376

座机2:0371-65351916

治疗经验

当前位置:首页 > 康复教育 > 治疗经验

如何妥善处理孤独症儿童的自伤行为?

发布时间:2014-09-03 阅读量:1006

  一部分孤独症儿童伴有或轻或重的自伤行为,经过矫正却仍不见起色,甚至比之前的行为更加恶略,不少家长对此感到十分无助,那么,这种情况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问题行为是孤独症儿童最主要的表现障碍之一,其中孤独症儿童的自伤行为更是让广大患儿家长们头疼不已。孤独症儿童出现自伤行为到底要怎么办?有不少患儿家长会选择用患儿平时喜欢的事物或玩具来哄其开心,从而减少患儿自伤行为。殊不知,这种方法不但不会减少孤独症儿童的自伤行为,还会起到反作用。

  专家指出:大多数的孤独症儿童都具有自我伤害的行为,当这些自伤行为出现时,如果旁人不恰当的言行和处理方法(例如给患儿喜欢的事物或玩具等)可能就会无意识地强化该行为,使孤独症儿童感觉到这种行为能引起他人注意,以后就可能会以该行为达到其目的。

  孤独症儿童出现自伤行为的原因:

  1. 缺乏一定的表达技能,心里的话说不出,把咬手当成一种宣泄。

  2.家长的负强化,儿童咬手时家长满足了他的愿望,长期以后,他便以咬手来要求达到自己的目的。

  3. 自闭症本身的症状引起的,如痛感不明显,思维刻板,兴趣狭窄。

  那么,面对孤独症儿童的自伤行为到底要怎么妥善处理?

  1. 干预训练过程中,孤独症儿童出现自伤行为时无非想表达的就是:我不想做,我做不到。家长可以选择在孤独症儿童出现自伤行为或有自伤倾向时,便让他用语言来表达:‘我不会,我做不到’。一经说出马上给予奖励。

  2. 高兴了拍打自己时,家长不要去在意孤独症儿童的行为,而应该迅速抓住他的手,教他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如:拍拍手,手指做V状,或用语言表达:“我真高兴。”对他正确的表达方式及时给予鼓励。

  3.剥夺法:用记分本记录,孤独症儿童一旦出现自伤行为家长就记录一次,当出现一定次数后就罚孤独症儿童不能做喜欢的事情,如:不能看喜欢的动画片等。

  4.语言训练课中的行为规范训练,家长可以通过评价的孩子自伤行为的是非,潜移默化地影响孤独症儿童。

  5. 培养孤独症儿童各方面的适应能力,拓宽兴趣,再通过大运动来发泄他多余的精力。

友情链接:

中方园校区:15981846548

共建合作咨询:19103817076(王老师)

地址:郑州市北环路中方园西区50号楼

Copyright© 2022 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 豫ICP备11008710号 技术支持:郑州做网站-华久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