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19103817076

座机1: 0371-65350376

座机2:0371-65351916

康达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消息 > 康达新闻

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0%,自闭症儿童机会来了

发布时间:2016-09-01 阅读量:851
    金秋八月,又到了一年的入学季,对于很多适龄自闭症儿童来说,通过前期康复训练后,进入普通学校实现随班就读也成为紧迫而切实的愿望。然而曾经一度因为种种限制和各项政策的不完善,将众多适龄自闭症儿童拒之门外,成为无法抹去的痛。
    8月24日,从河南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上传来好消息:到2016年底,全省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包括自闭症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要达到90%以上;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高中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的学杂费;对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让他们“足不出户”就能接受到适宜的教育。
政策普惠残疾儿童  全面提升特教工作
    在此次电视电话会议上传递的信息显示,自2014年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以来,特殊教育义务教育阶段,截止2015年,我省独立设置的特殊教育学校达到144所,在校残疾儿童2.01万人,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3500人。
    非义务教育阶段,依托郑州幼专成立了学前融合教育发展支持中心,2015年起,先后安排700多万元专项资金,相继遴选两批共73所学前融合试点幼儿园,招收近200名残疾孩子入园接受融合教育。残疾学生高中阶段教育,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合理设置和调整专业,为残疾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使其能有一技之长。
河南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郑州会场
    会议上多次重点提到了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及融合教育问题。残疾少年儿童能随班就读的,要尽可能安排随班就读。对于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要“送教上门”,使他们“足不出户”就能接受到适宜的教育。落实“一人一案”,向所有未入学的适龄残疾孩子提供合适的教学安置手段,全部纳入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零拒绝、全覆盖。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办学质量方面,河南将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省级示范性特殊教育学校评估验收活动。
    继续实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针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需求,鼓励在现有特殊教育学校中设立孤独症教育康复部或条件好的地方试点建设孤独症特殊教育学校。2016年底我省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将达到90%以上。
    残疾少年儿童能随班就读的,要尽可能安排随班就读。
    为此,在教育部等部门联合下发的《河南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中,各项政策全面普惠包括自闭症儿童在内的残疾儿童,促进学前融合教育。这也给众多自闭症患儿家庭带来了希望和光明。
    同时,全省确定的9所“医教结合”试点地区,也开展“医教结合”实验,促进教育与康复手段的有利整合。在学龄前,我省确定的45所首批学前融合教育试点园开展学前融合教育试点,形成了一批极具特色的成果。在“医教结合”实验上,进一步健全医教结合服务体系。
    而就在8月中旬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也在国家战略层面为提升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依法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郑州、驻马店等地融合教育的借鉴意义
    在召开的河南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上,洛阳市教育局、驻马店残联等负责人在发言中介绍了当地残疾儿童融合教育的先进经验和典型事例,也在残疾儿童开学季前提供了行之有效和可供参考的范本。尤其是适龄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中会遇到的难点和痛点以及解决方法都有诸多亮点和借鉴意义。
    在发言中,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和积极有效的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先进经验。
    郑州市福利幼儿园就是其中一家较早创办并且在包括自闭症儿童在内的残疾儿童融合教育实践中走在了全省前列。
    郑州市福利幼儿园,从1996年起,按8:1的比例在普通幼儿园接收智力障碍儿童,开始融合教育实践,成为河南省唯一一所全纳性教育幼儿园,全纳性教育幼儿园在国内屈指可数!幼儿园现有八个班,幼儿200多名,其中障碍儿童20名,教职工40名。经过幼儿园全体教工10年的艰苦努力,目前全纳性教育实践已取得初步成效,建立了一套科学、严谨的教学、训练和管理制度。在这个充满理解、关心、爱护和尊重的环境里,智障儿童受到了和普通儿童一样的教育,智力明显提高。十年来,幼儿园先后接收训练了100多名智障儿童,其中有6名孩子回到普通学校,学习成绩达到中等水平。
    很多家长评价:在郑州市福利幼儿园里,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爱的足迹;每一厘空气里都嗅得到爱的气息;所有的老师都无私奉献着;所有健全的孩子都充满了爱心;所有残障的孩子都感受到了快乐;所有的家长都看到了希望……
    同样在驻马店残联开办的博爱幼儿园的学前融合教育班中,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被安排在一个班上课,每名残疾儿童有着自己的个别化教育方案。幼儿园先后为智障和孤独症儿童装配了多感官训练室、心理沙盘室,为聋哑儿童装配了FM无线调频系统、音乐律动室,安装专业的助听器测听验配室,此外,专业的听力师每天入班听课,随时调整孩子们助听器的分贝补偿效果。
    据了解,在这里,残疾孩子们享受的是“管家式”康复教育,幼儿园聘请专业的康复教师、康复治疗师和康复医师,承担诊断、评估、治疗、康复和教育五大功能。
    在电视电话会议上,驻马店残联张银良理事长在经验谈中介绍,残疾儿童的康复治疗,不仅在器具、肢体矫正等“硬件”上下功夫,也在语言、思维、感官等“软件”上下功夫。驻马店市残联与南方医科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国内顶尖特殊教育研究机构开展合作,设立专项课题重点实验室,定期开展康复医学、教育科研实践活动。作为融合教育理念的有力尝试,在融合教育班,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在游戏中互动,真实体验到未来可能会经历的诸如帮助、感恩、挫折、接纳等情感元素。
    除了在融合教育上关爱留守残疾儿童,驻马店市残联还成立留守残疾儿童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探索出“爱心妈妈”、“代理家长”等可行办法,不放弃心理建设上的努力。目前所有孩子都有了自己的“爱心妈妈”。“爱心妈妈”们除了每周一次的家访,矫正孩子们的不良生活习惯,还会在微信群里将孩子的康复、教育情况做成小视频,让远方的父母们安心。
    博爱幼儿园园长徐春晓还根据市残联博爱幼儿园大多是特殊需要儿童的现实,带领幼儿园教师积极探索实践“基于互联网+ 康复云平台的综合康复技术与服务”,积极探索实践“医教结合、融合教育、特教提升”的残疾儿童康复教育新途径,努力构建智慧康复环境,探索智慧康复新技术。
    郑州和驻马店两家幼儿园的融合教育不仅在当地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两家幼儿园也建立了学前融合教育协作关系,不仅为融合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还为全国特殊教育的发展提高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从融合到全纳  让每一个自闭症儿童都能上学
    按照《河南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规划,2016年底河南省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包括自闭症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将达到90%以上。残疾少年儿童能随班就读的,要尽可能安排随班就读。对于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要“送教上门”,使他们“足不出户”就能接受到适宜的教育。
    成功的实践和经验告诉我们,自闭症儿童绝非与世隔绝的孤儿,他们也可以被接纳,从融合走向全纳。
    所谓融合教育,指的是让特殊需要儿童和普通儿童在一起学习的方式,它强调为特殊需要儿童提供正常化的教育环境,而非隔离式的教育环境,同时为两类儿童创造积极互动的机会,促进彼此接纳及互相合作。
    近期在江苏举办的首届特殊教育发展专题培训班上,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融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邓猛教授在培训班上掀起了一场融合教育的理念风暴。
    邓猛教授指出,融合教育是一种价值倾向,它以所有的特殊儿童都有权与同龄儿童一起在自然的、正常的环境中生活与学习为前提,因此不仅仅是简单地将特殊儿童安置于普通教室,更强调给予学生平等参与所有的学校活动的机会。
    据悉,今年年底,河南省特殊教育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须达到6000元。另外,从2016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包括非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的学杂费。
    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办学质量方面,河南将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省级示范性特殊教育学校评估验收活动。
    规划中指出,面对融合教育,普通学校要进行整体变革,调整课程,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建设无障碍环境;特教学校要进行职能转换,实现综合化发展,其中指导中心功能居第一位,资源提供输出、义务教育、康复训练、职业教育等功能居其次;要使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具备行政管理权、专业指导权、督导评估权。
    对于一线教师关心的资源教室与资源教师问题,邓猛教授指出:资源教室首先是教室,是共有的、具有通达性设计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快乐之家;资源教师的资质与职责要分明,要以资源教师为中心协调学校特殊教育工作、进行协同教学、组织资源供给;要明确资源教师比资源教室重要,资源教师必须有,资源教室则非必须。
    正如郑州市金水区孤独症康复协会会长张桂娥在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工作实践中的感悟所言,融合教育,靠的是“爱心、耐心加恒心”,有了爱心才能抚育花的种子,有了耐心种子才会发芽,有了恒心,才能让每朵花儿都开放。从融合到全纳,才能让每一个自闭症儿童都能上学。

友情链接:

中方园校区:15981846548

共建合作咨询:19103817076(王老师)

地址:郑州市北环路中方园西区50号楼

Copyright© 2022 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 豫ICP备11008710号 技术支持:郑州做网站-华久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