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19103817076

座机1: 0371-65350376

座机2:0371-65351916

康达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消息 > 康达新闻

自闭症女孩走上大学讲台后……

发布时间:2018-05-31 阅读量:1435

  对于自闭症,你身边遇到过这样的孩子吗?你对他们有多少了解?你试着去接纳和包容过他们吗?你会如何应对自闭症孩子的冒犯?对于自闭症人士的未来有什么样的规划?

  这些围绕自闭症的疑问,或许有些人通过影视剧和身边遇到的自闭症人士有所了解,有些人可能只是听过名词而知之甚少,也许很多人根本没有听说过。

  无论怎样,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则是,大众对于自闭症的认知和了解其实非常少。

  就在5月24日,受郑州师范学院特邀,郑州市康达教育集团董事长张桂娥,与自闭症孩子晓晓一起走进郑州师范学院,给该校特教学院的大学生一起分享自闭症及爱和自然理念,普及关于自闭症儿童康复知识,和自闭症孩子在一起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何对自闭症进行评估?自闭症孩子重复语言的原因和对症策略有哪些?

  当天下午3点,分享交流在该校特教学院举行。

  张桂娥教授首先从自闭症的发源说起,讲述了中外自闭症发展状况,为自闭症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士,通过案例分析、现场互动,讲解了目前国内自闭症发展的现状及自闭症群体所处的尴尬境地。

  来自康达的自闭儿晓晓在现场与大学生进行了互动,与大学生面对面沟通。张桂娥教授也通过这种互动,讲解了康复训练对于自闭儿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选择适合的康复训练方法。

  现场,学生们针对特殊儿童发展、自闭症康复训练、特殊教育等内容进行了提问,张桂娥教授一一进行了解答。

  解答结束后,自闭症女孩晓晓也上台与在座大学生进行了分享。在张桂娥教授的指导下,晓晓已经在郑州康达进行了多年康复训练,并且目前已经能够生活自理,会与人进行简单的交流沟通,认知与情绪有了很大提升。

  在现场,晓晓将自己编制的物品通过模拟义卖的形式卖给大学生,锻炼了社交沟通能力,并且简单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背诵了唐诗,唱了歌曲。与在座大学生沟通中,也能够基本自如。

  对于晓晓的进步来说,已经从一个ASD女孩成长为一个生活基本自理,能够照顾自己的普通人,也将在“爱和自然”理念的熏陶下不断的成长。

  对于自闭症的普及来说,其实已经越来越多的走进国内高校,并且在特殊教育专业开设了相关课程,培养了越来越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大学生。然而,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却是,由于自闭症在中国被认识得较晚,所以目前在各类残疾人中依然属于权利保障缺失最严重的人群。

  首先是早期筛查与早期诊断严重不足,致使大量自闭症儿童丧失了宝贵的最佳干预期;

  其次是学前教育以民间机构为主,良莠不齐的训练方法和高昂的训练费用为残疾儿童及家庭带来了种种困惑和困难;

  三是学龄期教育举步维艰,跟随正常中小学随班就读的儿童成为“随班混读”,根本没有针对性的有效训练;

  四是劳动就业和成年托养基本仍是空白,就连各省为精神残疾人专门设立的工疗站和庇护性工厂都不能接受自闭症人士;

  五是财产的托管已成为成年自闭症人士及家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016年4月2日,世界自闭症日,一组数据被公布出来:我国自闭症儿童至少有167万;自闭症的黄金治疗时间是6岁之前;约2/3患儿成年后无法独立生活;截至2014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有2000所,但是针对自闭症患儿的学校几乎没有;不到1/3的自闭症儿童在3岁能够接受康复训练,有近1/5的儿童6岁以后才开始接受康复训练;自闭症家庭,一个月仅在孩子康复训练上的花销就是3000到5000元,而面对这一病症,医保和商业保险都不予承保。

  从2006年我国制定的《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中,首次将自闭症列入精神残疾类别,到随后出台的一系列康复补助救助计划,国家和政府在政策法规上对自闭症儿童逐步重视。

  但在现有的社会框架内,一个自闭症儿童的康复之路仍然坎坷。

  据中残联统计,截至2014年,全国实名制康复教育机构已达1345家,但其中能接受大龄自闭症谱系障碍人士的屈指可数,能够进行职业培训就更少了。

  现实如此,难怪在调查中,大多数家长都对自闭症孩子的将来充满担忧——

  47.4的%家长认为目前孤独症家庭需求与社会专业服务质量不匹配;

  69.3%认为大龄孩子的就业培训没有得到重视;

  72.7%的家长担心自己离开人世后孩子的未来。

  2017年5月,新版《残疾人教育条例》颁布,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成为硬性规定,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残障孩子上普通学校,同时特殊教育的老师将会进入学校进行辅助教学。

  关于自闭症的痛与爱,也许暂时并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是它值得我们投注更多的目光。

友情链接:

中方园校区:15981846548

共建合作咨询:19103817076(王老师)

地址:郑州市北环路中方园西区50号楼

Copyright© 2022 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 豫ICP备11008710号 技术支持:郑州做网站-华久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