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19103817076

座机1: 0371-65350376

座机2:0371-65351916

康复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康复教育

孤独症孩子融入课堂真的就那么难吗?

发布时间:2018-08-02 阅读量:651

“上个学怎么就这么难啊!特校也难,融合更难!”多少家长感叹孤独症儿童上学上学问题。“孤独症儿童被家长联名赶出学校”“融合学校拒收学龄期儿童”新闻频出令人难过。孤独症儿童入学就那么难吗?他们真的没有办法融入课堂吗?

“教师无法放下正在进行的课堂教学,也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干预儿童问题行为”,一些学校以“儿童会扰乱课堂”为理由将孤独症儿童拒之门外。

扰乱课堂行为的矫正不能仅仅依靠学校,依赖老师。虽然是在课堂上发生的行为,但与家长的教育方法、教育态度密不可分。家庭干预对于学龄前儿童而言至关重要,那么在家如何培养儿童融入课堂的能力呢?

观察儿童的行为

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是干预一切行为的前提。许多家长也观察,但是或多或少有不够细致,耐心不足的问题。儿童行为问题多样,家长难免顾虑不周。儿童扰乱课堂行为的出现,背后原因大致可分为:1.引起关注 2. 自我刺激 3. 逃避/回避。

家长可以使用ABC行为观察量表来记录儿童的问题行为并分析其功能。针对不同的行为问题采取不同的矫正方法。

这里总结两个儿童融入课堂的“拦路虎”,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供家长参考。

无法安坐、擅自离席

安坐,是所有儿童入学前都要面对的问题。无法安坐,就无法进入学校学习。

在家中,家长训练儿童安坐能力可以这样进行:每天给儿童安排一个固定的讲故事或看画报的时间,要求儿童坐在椅子上进行,每当儿童完成这一小小的任务,就给予儿童一点奖励,并允许儿童外出活动几分钟,强化安坐的行为。

但需要注意的是:切不可在初始阶段就安排长时间的任务。一是儿童不具备长期安坐的能力,长时间任务儿童无法坚持,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第二,儿童无法感受成功的喜悦,得不到奖励,就无法强化这一行为,失败只会让儿童陷入不良情绪中,这些不良情绪最终会反馈到行为上,演变成新的情绪或行为问题。所以,任务设定切不可冒进。可以以5分钟为一个单位,逐渐增加任务的时间。直到达到课堂要求的安坐时间。

关于奖励的选择,可以顺延以往对儿童的奖励。以代币为佳,因为融合课堂之中的奖励多为“小红花、小红旗”一类代币。具体如何奖励,奖励什么可以与老师进行沟通,家校一致更易达到效果。

规 则 意 识

规则是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是参与社会生活与交往的前提。幼儿期是规则意识发展的关键期,具备了规则意识,可以帮助儿童快速适应环境、在环境中学习知识与技能。

孤独症儿童往往因为自身障碍的原因与规则意识匮乏,导致其在课堂上大喊大叫,发出噪音,难以融入课堂。那么如何在家庭中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呢?

强化功能分区,增加视觉提示,引起儿童关注

幼儿园或校园的生活往往区域的功能性很强,活动室或教室就是学习的地方,吃饭就要在餐厅,操场上可以玩耍活动。在家庭中,功能分区就变得十分重要。孤独症儿童往往难以用单一的言语进行沟通,也很难听懂指令。家长可以根据不同儿童的发展水平制作不同等级的功能小卡片贴在儿童目光所及的地方,提高儿童对环境的理解能力,在什么地方可以做什么活动,减少对教师或家长的依赖。

关于不同等级的卡片,举个例子:书桌前是安静做好与学习读书的地方,同样的地点,对于能力强的儿童,家长可以放一张桌前安坐的图来提示儿童坐好。对于能力较弱的儿童,可以用儿童自己安坐看书的照片,甚至可以做成连环画的形式,一步一步提醒儿童。让儿童进入规划好的环境中,养成行为习惯,巧用孤独症儿童自身的特点学习规则意识。

整合时间,完善儿童一日生活

孤独症儿童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所以从一开始完善儿童一日生活就变得特别重要。儿童一日生活的安排,要和老师学校沟通,了解幼儿园或学校的日常安排,提前利用假期时间帮孩子养成习惯,以便更好的适应学校生活。

发挥家长示范作用

“模仿”是儿童学习的主要手段,家长和老师要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作用。家长要多与老师沟通,在家与在幼儿园、学校的要求一致,不同环境要求不同则很难帮助儿童建立规则意识。规则一旦建立,就要一直遵守,今天做了明天放松了,也不利于儿童规则意识的建立。家长要发挥好榜样与示范作用,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建立规则意识。

在情境中学习

强调生活化教学的今天,在情境中学习,再应用到情境中是建立规则意识的好方法。在教育教学中,多用正向的话语引导孩子,不要说反话,也少用否定与禁令,直接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可以怎么做。

建立规则意识,培养安坐能力仅仅是孤独症儿童融进课堂的第一步。融合,是个漫长的过程,不仅儿童要小步子学习,家长也要一步一步走。融入课堂不是单靠老师或单靠家长就能达成的,家长应和老师多沟通,家庭与学校要保持一致性。看到儿童每一点小进步、小成功,给孩子自信,也给自己打气。不要因为孩子是孤独症就降低要求,父母包办儿童可能永远得不到锻炼。

孤独症儿童也是儿童,要相信:慢慢来,总会进步。
(来源:恩启微信公众号)

友情链接:

中方园校区:15981846548

共建合作咨询:19103817076(王老师)

地址:郑州市北环路中方园西区50号楼

Copyright© 2022 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 豫ICP备11008710号 技术支持:郑州做网站-华久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