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19103817076
座机1: 0371-65350376
座机2:0371-65351916
有人说,他们是星星的孩子,本应在遥远的仙境,只是不小心落入了人间。他们有着星光般清澈的眼睛,却从不向父母述说他们所看到的一切;他们有着天使般甜美的笑容,却很少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或悲伤。更多的时候,他们只是安静地独坐在墙角一隅,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一个人玩。他们被称作“孤独症”。 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都会有这样的孩子和我们生活在同一片星空下,可是他们却没有和我们的交流,互动,只是在自己的小世界中做着自己梦,过着自己的生活。就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学校组织关于自闭症研讨的会议,听过几位知名教授的讲课,联系经手的案例,心情变得更加沉重,身上的担子更重了,自己所从事的这份职业也更加有动力了。
回想起讲课的内容,得到了很多的启发,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能力提高的过程,通过这次学习,对于在以后的工作中又有了新的要求,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上,又开阔了新的思路和想法,对以后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时时想到,随时做到,积极去发现。每次学习都会有新的收获,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接触了不少孩子,联系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对于讲座的内容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自己的理解。
首先,在听张俊芝教授的讲座时候,有几点,对我感触很深。像张教授讲到:每接受一个新学生,首先要与之建立良好的关系,不错过每一个拉近彼此关系的契机,不能让孩子对我们有抵触情绪出现,才能进行下面的评估和训练。孩子的语言是从单词,过渡到电报句,逐步完成语言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发出的声音或许不是清晰的,准确的,我们应该如何处理?是一味的矫正?还是给予积极的鼓励?往往是老师和家长容易走进的误区,此时应该是选择后者的,因为,对于孤独症孩子来说,有语言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这个过程要用到一些方式方法,在前期,要做大量的铺垫,从贴近生活内容的部分开始,要多和孩子走出去,在生活空间中,多给孩子讲,先从认知开始,理解入手,逐步挖掘刺激他的语言。且始终要有一双足够敏锐的眼睛,及时发现孩子发出的语言,做好对接。在教授知识的时候,要,教授要本着随时随地进行语训,这个语训,可不必单纯的让他说,在这一点上,想到我们的邹铭森,他对我们的语言就很有兴趣,属于想说,却不知如何开口的类型,他会去抓我的嘴来表达想听。要看到他的优势,多让看老师说话时的口型变化,感受发音的技巧,也可适当放慢语速。语言重建有两个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抓好。语言具有可塑性,我们的语言发展应是理解先于表达的,这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先让孩子理解我们语言的内容,在教授语言,不要因语言而语言,单纯将发音作为教学目标。这一点,从一开始,我们的出发点还是正确的,教授提到,语言开发应从音节开始,所以,我想以后的语言教学中,不应单纯的a、o、e,而是将拼音教学作为一个有语言之后的一个纠正辅助。当有了初级阶段的语言后,更多的关注点要放在能开口上,而不是构音上面,而且孩子的发音问题存在一个临时性,在某一阶段,就是发音不够准确,但在一次次的实践中,锻炼中,会有一定的提升。在经过这个阶段后,可以偏向于矫正了,矫正的时机也要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下,不要给孩子一种压力,让他本来已有的语言再退化。而且张教授一直贯穿讲座中的几个词语,就是安全感,信任感和快乐的情绪,这不仅适用于孤独症孩子,正常人际交往中也是必须的几个要素。对于那种能说而不说的孩子,应该减少命令,多创造语言机会,让孩子能自然的说。
张教授还讲到要做一个积极情绪的发出者,不该看到孩子没有进步,自己先放弃了,这其实还是一个做铺垫的过程,对于有语言的孩子,也是一个增加语言的方法吧。在我们积极情绪发出语言的[FS:PAGE]时候,孩子可能开始感受不到我们的语言情感,但总有一天,会被我们的语音,语调所感染。孤独症孩子的动作和声音的结合,节奏感上面都有一些欠缺,我想多听些节奏变化强烈,进行音乐的影响也应有一定的帮助。
对于孩子的“岛”状语言发展趋势,要有思想准备,不能急于求成,影响了整体教学思路,忽略了发展特性。在讲到为什么孩子语言会出现单方面发展而没有互动语言的时候,我感到就像是点破了一层面纱,我一直走在这个误区中,张教授的一番话,给我的触动很大,回想到我带的几个孩子,或多或少存在着这种单一回答的语言,常常不知道该如何矫正,听过之后才知道,自己的方法不对路,以后的教学中,要改为双向沟通,转孩子的被动应答为互动语言,可用张教授讲的方法,不要每次总是问,而是要先肯定答案,让孩子得到理解其意后,再进行问答,便可以进行优质转化。且要注意为了便于理解,进行问句后,做一个停顿,让孩子有一个思考,以避免我们过快的应答,让孩子以为问与答是一体的语言,且每次应答时候变化应答方式也是很重要的一点。语言发展还要留有思维的空间和时间,让认知有一个理解的过程。
张教授也提到不要忽视孩子的非语言能力,这一点我非常认同。我理解为:不用语言沟通的孩子也可称之为一个干预的不错的孩子。只是他的交流方式不是语言而已,非语言表达有四个内容,能熟练运用也是很好的沟通。想到有我有两个这样的孩子:有语言,但却没有语音,语调的变化,张教授也谈到了这一点,如果再能调动孩子的模仿力,那这个孩子也同样可做到声情并茂。听过这次讲座之后,我要采取一下夸张的动作语言,希望能促进他们语言的抑扬变化。
王教授的课将了一些更容易让我们去了解孩子的心理而去应对的方法,首先否认了ABA的长期训练后果,会导致语言减少,自我刺激增多,想想也是,虽然他们是特殊的孩子,可是也有自然生长的能力,他们也像正常孩子一样需要自己的生活空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们过多的给予程序做事情的能力,长期下去,也会出现逆反心理,或长期处于训练下,突然有个环境的转化,却没有独自应对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做的,是要在有效的干预下,还要做到与社会融合,我想换做普教的方式,应该是通过ABA和结构化作为一个承载,教会方法,而不是做法。在安排下做多少工作对融入社会生活的意义都不是很大。王教授讲到孤独症孩子的生活就是照相机式的生活,想到尹校长给我们讲过的例子:广东的一个孩子能在3000多辆汽车的房间里一眼发现哪一辆汽车动过样子的案例,就像是拍过照片,已经把固定的模式印在脑子里,而一有变化,就会发现。这也恰可解释孤独症的孩子为什么不能看到东西有歪扭,不能看到物品的不规整,为什么所有的任务都完成才能去做下一项,为什么课程一改变,总会一次次念叨原来的课程,为什么一到那个日期便会寻找某个课程的老师,为什么在一个训练室完成任务,自己便会去到正确的下一个训练室的原因吧.还有本体感失调的孩子会有易动的举动,前后摇晃,左右摇晃,就像我们在一个地方拍过多次照片后,要调整一下姿势,继续进行拍照一个道理,所以有这样习惯的孩子,要加强本体感的锻炼.通过感统器材有滑板,大陀螺,吊篮,而静态的训练可通过滚珠来进行.王教授讲到孤独症的孩子喜欢水,我是深有感触,第一反应是杨成烨拍水的样子.郭文硕洗手的样子,总是离得水龙头很近,且洗完后还要摸摸肥皂泡,用手投一投,帮助流入下水道.
王教授讲到:在和孩子的交往中,要逐步建立孩子的责任感,在4--6岁时,母亲要以一种低着、弱者的姿态来和孩子交往,让孩子建立一种责任感,我想讲到的这个年龄段,应该是智力的年龄才是.王教授讲了几个比较不错的游戏,像如:猜拳游戏,可锻炼孩子的联想能力,思维能力,和预知能力,[FS:PAGE]
并可锻炼孩子的手部灵活能力.还有一个听声音模仿的游戏,我看到这个游戏时候,觉得很好,很适合在奥夫课上用,可锻炼孩子坐,听,专注,模仿,声音辨别,对于敏感的孩子,还同时进行脱敏.还有一个我比较感兴趣的游戏,就是传声筒游戏,用报纸一卷,虽简单,却也在老师卷的过程中,关注动作的实施过程锻炼了关注力,动手能力,还有传话的时候,可增进与其他人的接触,并在传话时锻炼了记忆力。以后还可借鉴走走停停游戏让孩子模仿我们的动作,增加关注力。在谈到交往的几个阶段,一定要抓住孩子的感兴趣点来切入.必可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首先可调节孩子的情绪,可用,水疗,米疗,沙疗。
几天的讲座听下来,虽有一些理念和我们中心的不太一样,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习是一个理解的过程,不能一味“拿来主义”听到对自己有帮助的就要去借鉴,不同理念的就不必采纳到自己的训练过程中,只做到心中有数即可。用一句老话,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吧.但不管各个地方的理念和课程设置如何,我们都有一个同样的心情,愿更多的星宝宝能够融入我们的生活
中方园校区:15981846548
共建合作咨询:19103817076(王老师)
地址:郑州市北环路中方园西区50号楼
Copyright© 2022 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 豫ICP备11008710号 技术支持:郑州做网站-华久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