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19103817076

座机1: 0371-65350376

座机2:0371-65351916

社会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消息 > 社会报道

金星为自闭症发声 你误会自闭症群体太深了

发布时间:2016-11-18 阅读量:848

     近日,话题主持人金星在最新一期脱口秀节目《金星秀》中为自闭症发声,讲到所在团队前往某自闭症学校拍摄时遇到的种种自闭症孩子的遭遇以及感受。再次引发大众对自闭症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也通过节目的影响力和她的讲述对自闭症有了更广泛的认识和印象,然而,也正是她的断章取义和贴标签似的刻意描述,让人们对自闭症群体的误会愈发加深,对他们的真实面貌和生存环境有了歪曲的理解。本来是宣扬自闭症,扩大认知理解的节目,反倒引起了更深的误解。
    金星在节目中深情并茂地讲述了她的所见所闻以及所感,说前段时间,和几个明星去一个特殊的学校录制一档公益节目,学校学生多数都有不同程度的自闭症,还有少量的孩子有智力障碍,刚接触这些自闭症的孩子,受到了很大震惊,因为她发现,他们走进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
    然后金星讲述了她所见和听校长讲到的几个自闭症孩子的故事。先平铺直叙,将故事当成笑话,然后再引出高潮,最后用校长感人肺腑的理想主义话语煽情,带动现场观众由喜到悲,潸然泪下。

    这是一台优秀综艺节目解说词的套路。金星也靠着一台综艺节目的卖点成功吸引大众。
    然而总是真相少人知,偏偏套路得人心。
    金星首先申明,做公益遇到特殊的公益对象,特别要注意你的方式和方法。
    但是她在讲述时的说话方式和方法又是怎样的呢?
    金星列举了三个她所见闻的事例。第一,当众人走进教室后,她看到一个孩子“啪”跪到了他们面前,金星吓了一大跳。后来听校长解释才知道孩子只是想闻闻她鞋子的味道。
    第二,有一个小孩专心的玩电脑,大家很好奇就凑过去想看看他在玩什么。大家看到的是不到五分钟,孩子把键盘的按钮全部抠下来了。老师从厕所回来后,无奈地摇摇头说,哎呀,我刚走开五分钟,又得换键盘了。
    第三,是通过校长转述的故事。曾经在这个学校有一个26岁的自闭症小伙子,长得一表人才,猛的一看,你绝对想象不到他是一个自闭症患者。这个小伙子唯一的爱好就是对钱包非常着迷。和普通人不一样的是,他不是喜欢钱,而是喜欢好看的钱包,一个钱包能玩上一天。有一天,小伙子和妈妈一起去坐公共汽车。上车后,碰到一个小姑娘拿出一个非常漂亮的钱包准备刷公交卡,可能那个小钱包造型比较特别,被小伙子看到了,立刻眼睛放光,乘他妈妈不注意,就很自然的把手放到小姑娘钱包里,又很自然地拿出钱包看着玩。小姑年扭头看到这一幕,尖叫一声大喊:抓小偷——
    一车的乘客便路见不平,直接把小伙子制服劈头盖脑的打。小伙子妈妈在旁边拦不住,一边哭一边解释:求求你们了,我的孩子是自闭症,脑子有问题。可是乘客根本不相信,孩子长得人模人样的,根本就不是脑子有毛病,反而认为是母子俩串通起来骗人的。于是不由分说,把孩子妈妈甩到一边,就开始打“小偷”。
    自闭症孩子本来就不懂得跟人交流,大家这么一闹一打,他就更害怕了,一害怕就越把钱包抓的死死的。这下车上的人就更气了,心想,偷了钱包还不肯还了。于是对着小伙子一路猛打,打得鼻青脸肿,最后还把公共汽车开到了派出所。任凭这个妈妈在地上跪着,一路求爷爷告奶奶,声泪俱下,也没人同情。最后,在派出所呆了大半天,民警才给放行。为什么放了呢?
    台下有嘉宾说:医院开了个证明?
    金星说,不是。然后接着讲述:民警观察了很久,最后得出结论,服了,走吧,都呆了两三个钟头了,还在那玩钱包呢,正常人再装也装不成这个样子。
金星在讲述这三个自闭症孩子的“典型”事例时,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卖点。
    你看这段视频的时候,能够很明显的感受到,现场观众不时表现出渴求新奇故事真相的眼神与惊讶,并发出阵阵笑声,很明显观众是把这些金星口中我们无法考证的“或真或假”发生在自闭症孩子身上的悲情故事当成悬疑片和笑话来听的。
    金星一边在节目中讲述她的所见所闻,背景音乐也配的极其紧张和压抑,就像谍战片中的特工在执行特殊任务时一样渲染出一种让人窒息的氛围,仿佛在听金星讲恐怖故事。而自闭症孩子的故事也真的在她深情并茂的讲述中成为了一个引人入胜且欲罢不能的“最佳剧情”,表面上对自闭症孩子关怀有加,实则刻意放大了他们异于常人的“不良行为”。
    自闭症在她的描述中很容易被当成具有暴力倾向的恋物癖,对某种喜欢的物品就会极其迷恋和不经对方同意据为己有,从而被贴上本不该属于他们的标签。正如拿钱包的例子一样,如果是正常人,则被认为是抢劫,如果是自闭症孩子,则被认为是装傻串通,为抢劫行为开脱的小偷。
    金星也在节目中提到,是他们的出现,粗暴的扰乱了孩子们本来平静的世界。节目本来是好的,但是通过录制节目了解到,他们对自闭症的了解太少了,他们想要关心他们,呵护他们,却已经不经意地伤害到了他们。
    有人或许会说,既然知道这样的弊端,那你们为什么还要扛着摄像机进入那个学校呢?对孩子们造成无形的伤害呢?
    金星也问了校长同样的问题。校长的回答是:聋哑学生已经进入了国民教育体系,但是自闭症孩子还是被遗忘的群体,摄像机可能会对孩子们造成伤害,但我还是欢迎你们,这样的节目越多越好,让全社会能够对自闭症有新的认识和理解。
    校长的回答也许是出于一种让世人更多了解和理解自闭症群体的初衷,但是,节目组的拍摄是有取舍的。我们无意于以小人之心诋毁节目组拍摄的初衷和诚意,但是很多时候,媒体的一知半解和极度夸大往往很容易让事物的本真失去他本该有的面貌,而背离初心。
    一度的戴着有色眼睛去看待一个群体,难免会将他们妖魔化。

    这种伤害是无形且深远的,因为观众看到的是你镜头中显示的画面,却并不真正了解背后的故事。
     一旦形成对某类特殊人群的定向认识,就会形成一种可怕的现象。比如认为艾滋病是最可怕的传染疾病,目前没有能够治疗的方法,于是,只要听说某人得了艾滋病就避而远之,不敢接触。其实,艾滋病的真正传染是通过唾液和性,握手和拥抱并不会传染。但是依然有绝大部分人会不假思索地完全排斥和拒绝与患者任何的肢体甚至语言接触,而将他们拒于千里之外。
    这也就是心理学上俗称的首因效应,即第一印象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如果一个人在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那么人们就愿意和他接近,彼此也能较快地取得相互了解,并会影响人们对他以后一系列行为和表现的解释。反之,对于一个初次见面就引起对方反感的人,即使由于各种原因难以避免与之接触,人们也会对之很冷淡,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会在心理上和实际行为中与之产生对抗状态。
    首因效应具有先入性、不稳定性、误导性,根据第一印象来评价一个人和一个群体往往失之偏颇,被某些表面现象蒙蔽。首因效应之所以会引起认知偏差,就在于认知是根据不完全信息而对交往对象作出判断的。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仅凭第一印象就妄加判断,“以貌取人”,往往会带来不可弥补的错误。

    同样是首因效应引起的误解就发生在15日的“河南新郑机场一自闭症男孩被拒登机:要求开具适宜登机证明”事件,引发了圈内从各种角度的集体大讨论。许昌的崔先生带着13岁的自闭症儿子,到新郑国际机场乘机前往珠海,临登机时,被工作人员以儿子一直在机场“来回不停走动”、出现“高声喊叫”等异常行为为由,拒绝他们登机。
    很多网友在评论中各执一词,一方认为自闭症孩子不具备危害其他乘客安全的条件,是对该群体的歧视;一方认为飞机在飞行中具有很多不可控因素,航空公司的做法是为乘客安全考虑,可以理解。甚至引发了关于河南人素质低的地域攻击。
    从大众舆论的心理来说,《河南新郑机场一自闭症男孩被拒登机:要求开具适宜登机证明》比原标题《自闭症少年乘飞机被拒》更具有倾向性,地域歧视和攻击性也更容易让第一个标题的稿件更具点击率。这一点从网友的评论和互撕中就显而易见。
    抛开地域歧视和是否影响乘客安全仅谈如何正确认识自闭症来看,拒绝自闭症儿童登机,再次暴露社会对自闭症儿童的误解和偏见。正因为对自闭症知之甚少,才使得自闭症儿童的正常权益屡屡遭到侵害。
    不少人对自闭症儿童带有恐惧感,因而产生心理排斥。也正是因为恐惧才带来无知和伤害。
    就因为贴上了自闭症的标签,本来是一起普通不过的因行为和语言怪异拒绝登机事件,迅速在自闭症圈内发酵成为一起大批判。
    曾经有人说,一个国家对待弱势群体的态度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
    关心弱势群体,不是将强势群体的价值观强加给所有的人,更不是以救世主姿态居高临下地怜悯弱势群体,而是制定良好的政策,建立健全保障弱势群体的制度。
    人道主义是对弱势群体做出特别保护的普世价值。

 
友情链接:

中方园校区:15981846548

共建合作咨询:19103817076(王老师)

地址:郑州市北环路中方园西区50号楼

Copyright© 2022 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 豫ICP备11008710号 技术支持:郑州做网站-华久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