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19103817076
座机1: 0371-65350376
座机2:0371-65351916
近日,一部自泰国引进的小成本电影《天才枪手》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一匹黑马,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
影片讲述了天才高中生小琳专出奇招帮同学在考试得高分来牟取利益,她接下天价新任务,要在国际会考 STIC 中传答案,于是找来另一名记忆力极佳的天才学生班克,策划一场跨国作弊。
影片描写的是作弊,也知道作弊是不对的,当枪手把答案卖给有钱人当然也是不对的,因为被挤掉的是那些不作弊的人,对他们来说,这不公平。
但电影却不仅仅停留在讨论这样的三观是否正确,而是用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故事和每个人成长环境导致其结局的故事来告诉人们,教育资源的匮乏本身就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命题,贫富差距催生优质教育更加稀缺和抢手,而优质教育的不均衡发展又进一步加剧了贫富差距和阶层固化。
而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享受同等的教育本来是每一个公民的权益和应该得到保障的,但是他们依然被有形和无形的墙壁排斥在普校之外。进入普校无望,转而寄希望于特殊教育学校,但是目前国内针对自闭症儿童的特殊教育学校几乎为零。
普校难,特校也难,无学可上的自闭儿更是难上加难。
良莠不齐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公造成畸形发展
影片中描述的是一所贵族学校,因此就无可避免地存在着贫富差距。
学校里的有钱人交赞助费送孩子去上学,他们即使只是学生,也可以住最高级的酒店,随随便便转出来50万泰铢(10万人民币左右);而成绩好的穷人则靠奖学金过活,即使如此,天才学霸班克的妈妈也要靠给人洗衣服生存,腰也洗坏了,背也洗驼了。
看似公平的教育,拥有天赋但家境贫寒的天才学霸,家境殷实长相俊美但是学渣的富二代能够在同一所学校共同学习,接受同样规格的教育,但是,最终依然无法改变他们的命运。贫穷的天才学霸依然无法实现去美国深造的梦想,只能毕业后找一份工作辛苦赚钱;家境殷实的学渣却仍然可以通过金钱实现连续跳跃,走上人生巅峰。
曾经他们也相信教育改变命运,也相信他们的天才头脑,刻苦学习能给他们带来改变,但这种信仰到后面都因为种种原因崩塌了。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显示着一个地区的经济、人口总量,而自闭症儿童的总量尽管已经达到了超越国外发达国家比例的1000万人,但是,教育资源永远走得是精英教育路线,如果想要搭上这个末班车,那么,有钱人就用钱买路,走宽窄;穷人只能用脑子攒钱财,活长短。
由于自闭症在中国被认识得较晚,所以目前在各类残疾人中属于权利保障缺失最严重的人群。各种问题都因法律、政策和制度保障的缺失而成为相当棘手的难点,仅仅靠按部就班地开展常规性工作是难以解决的。
家有自闭儿,三代人的痛。自闭症孩子刻苦训练、不断努力才能取得的成绩,普通孩子轻轻松松就完成了;很多自闭儿穷尽一生所能达到的高度,很多人一出生就成为了标配。
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而有些人,直接就出生在了罗马,这个世界从他们生下来的时候,就注定不是在一条起跑线上。
更何况家中还有一个被定性为终生无法治愈的自闭症孩子,其悲痛和绝望是难以想象的。
现实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总是很残酷的。
因为在影片《天才枪手》中,小琳和班克两个穷苦小孩至少还是天才,但现实和电影不一样的就是,因为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问题,学龄前自闭症儿童无法支付高昂且持续的康复费用而耽误了最佳治疗期,等到了学龄期又因为与常人种种异样的行为举止而遭到隔离和联名退学。
这种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平已然成为阻碍自闭症健康、有序、持续、良性发展的根源。
最好的康复训练机构基本集中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外地患儿排队训练需要等到数月乃至一两年之后才有机会,而外地户口又无法享受到异地自闭儿康复费用补助,从而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更加重了患儿家庭的经济、精神和心理负担,也因为错过了最佳康复期而加重病情。
有钱家庭的自闭儿可以进入国内最好的康复机构接受训练,甚至出国治疗,但是,一般家庭很难承受长期的康复训练费用支出。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地区,自闭儿就被当成是傻子和脑瘫孩子对待,只能锁在家中,任其自生自灭,成为真正被社会遗弃的废人。
城市里就会好一点吗?
其实也未必,在城市的很多自闭症儿童家庭,不是他们不愿意选择适合或者更好的康复机构,很多时候,是他们根本就没得选。
选择最好的,费用高、排队等待时间太长;选择一般的又担心没有资质和老师虐待孩子;放弃选择,又总觉得亏欠孩子,舍不得。更何况“等父母终老离开后,孩子怎么办?”这个无解的命题依然成为很多家长心头的一大心病。
融合之路遥遥无期:供给失衡成为教育之痛
等到能力好一点的孩子经过康复训练可以进入普通幼儿园或者升入小学了,家长以为可以让孩子进行融合教育了,又总是因为孩子表现出的“格格不入”而遭遇学生和老师嫌弃。学生欺负自闭症孩子,其他家长以干扰其他孩子学习、害怕遭受暴力袭击等理由联名拒绝和抵制。
而之前感动数万人的自闭症微电影《喜禾·珍爱》正是根据深圳一名患有自闭症的小学生被19位家长联名上书校长要求将其赶出校园的真实事件改编。反应了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难与痛。
2012年9月,深圳19位家长的一封联名信,将患有自闭症的一名五年级学生赶出了校园,这是这个孩子第四次失去心爱的课桌。孩子的母亲,一个离婚女人,只能带着孩子的病历、一张填满了正确答案的数学作业本、一张细心塑封起来的钢琴六级证书,到处请求,希望能有学校给她的孩子提供一个接受正常教育的机会……
“喜禾”是片中的小主人公的名字,“珍爱”则希望透过一名自闭症儿童和他的母亲对生活的挣扎,展现母性的光辉,对接受正常教育的渴望呈现在观众面前。《喜禾·珍爱》提出了更为深层次的问题,自闭症的孩子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融合教育方式?
加之,目前我国对于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治疗费用未纳入医保,保险公司申报又极其严格和繁琐,所以能够得到当地康复训练并且享受国家政策费用补贴的家庭只占了很少一部分。
在目前需求远远大于供给的情况下,个别机构存在质量低下、老师态度不好、专业不到位、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但是家长只能委曲求全,在机构面前永远是弱者。
还有就是有病乱投医,病急乱投医,听信或者网上搜索了关于自闭症的各种“神奇”治疗方法和没有经过专业机构认证和实践检验的训练方法,就全情投入甚至有的听信了可以在短期内保证孩子康复的“神话”,便借钱将孩子送到这样的“机构”,最终酿成了一个又一个无可挽回的悲剧。
特教资源匮乏:进一步掣肘特教事业发展
特殊教育资源的不公平还体现在,高等院校特教专业的滞后和特教老师培养的匮乏。据10月12日《江淮晨报》报道《安徽自闭症特教老师仅四千 全省缺口高达2万人》,而这仅仅还只是一个省的初步统计,就全国面积来说,我国现有1000万自闭症儿童,但是教师资源缺口却是巨大的。
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特殊教育教研室主任张宏兵告诉记者,大多特教专业学生毕业还是会选择去特殊教育机构,公立学校需要考试才能有编制,而这个数量也是很少的。对于目前社会上特殊教育缺口问题,张宏兵表示,目前全省在岗特教老师有4000人左右,缺口达1-2万人,但是高校的特教专业非常少,“这个专业难招生,主要还是跟实习单位限制,学校资源限制有关。”每年,一个学校培养50个左右毕业生,很快就会被各个机构一抢而空,对于社会上的特教缺口,仅仅是杯水车薪。
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特教老师待遇低、编制难、社会地位低,所以大部分毕业生工作两、三年后就选择跳槽或者离开特教岗位。
与教育不公平相对应的,特教老师同样也承受着各种不公平的待遇,致使开设有特殊教育专业尤其是自闭症专业的高校招不到学生,而招到以后,毕业后又无法长期从事该工作,反过来又倒逼高校特教专业缩减甚至连续招不到学生的非名校只能合并专业或者撤销专业。
想要招聘或留住一个特教老师如此困难,那么成为一个自闭症老师需要哪些要求呢?
最好的选择就是“科班出身,专业培训,实习评估。”但是想要招到并且长期留住这样的人才,所要投入的精力、培训、工资及人工成本都是很高的。合肥孤独症康复协会会长李全志告诉记者,大型机构的好一点,很多小机构很难招到老师,来了一个人培训个十来天照样能上岗。”然而多年的经验告诉他,当今社会特教专业毕业生流失率高达70%。“干一段时间,没有激情了,这个工作又没有保障,根本干不下去了。”
在采访的诸多特教老师表示,他们收入很低,成就感更低。而且大部分工作环境差,各方面压力很大,甚至连职业名称都没有,谁来关心他们的生活,谁来为他们解决职业上的问题?
特殊教育遭遇的不公平似乎是司空见惯,表面看是特教老师的减少,实则是教育处于脱节状态,入学难、持续教育难成为主流现象。一方面是因为学校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和资源教室;另一方面,目前的教育和考试评价制度成为自闭症孩子入学的最大障碍。如果没有融合环节的衔接,之前的康复效果会大大减退,造成孩子功能减退和大量的康复资源浪费。
这就造成了从上到下的教育资源损耗和无法有效衔接,出现巨大的断层,长期来看是极其危险的。
均衡发展政策扶持:自闭儿康复之路新希望
而就在10月18日召开的党的十九大会议上,传来利好消息。
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在“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部分,畅谈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及网络教育”。这样的高瞻远瞩和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政策导向,为特教教育事业及特殊教育更好地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将为更多特殊需要儿童,尤其是自闭症儿童提供更多服务和全方位帮扶。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时指出,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下一步工作时指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方面,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
十九大报告倡议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这是一种强有力的信号和高瞻远瞩的战略部署。教育是国之大计,尤其是特殊教育事业更是关乎中国8000多万残疾人的基础,只有基础牢固了,才能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文明中国的先进性。
中方园校区:15981846548
共建合作咨询:19103817076(王老师)
地址:郑州市北环路中方园西区50号楼
Copyright© 2022 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 豫ICP备11008710号 技术支持:郑州做网站-华久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