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19103817076
座机1: 0371-65350376
座机2:0371-65351916
孤独是指人的社会交往动机、合群行为得不到满足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有的妈妈对于孩子保护过度,从小就将孩子封闭在“象牙塔中”,使他们与外界隔离,虽然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可以避免外界“病毒”的侵扰,但是同时也过滤掉了很多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养分”。这类孩子最容易体验到孤独的情绪,没有人和他们一起分享成长的喜悦和成长的烦恼。
孤独让孩子失去了友谊的温暖,感受不到融入集体的快乐与自信。长期独处的孩子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冷漠,将来很难融入社会。因此,对孩子的孤独症,如果妈妈不及早进行积极的矫治,将会影响他一生的事业和幸福。
不要因为害羞而独处,不要因为挫折而独处,不要因为怕受骗而独处。唯有敞开心怀对人,才能取得他人的信任。不论生活和学习上遇到什么问题,孤独不可能帮孩子解决,唯有让孩子融入群体之中,孩子才不会害怕。孙荆山,9岁,上小学三年级。孙荆山小时候,妈妈由于工作原因,将他交给爷爷奶奶抚养,六岁时,他才回到妈妈的身边。孙荆山的父亲忠厚老实、不爱说话;母亲却脾气暴躁,常与邻居、同事发生纠纷,还嫌老公窝囊无能,并常因一些小事向老公和孙荆山发火。孙荆山也因从小不在妈妈身边生活,从感情和生活习惯上都不太适应他们。
但他更不能忍受的是母亲蛮横粗暴的态度,也不能理解父亲对母亲的听之任之,因而认为在这个家里根本不存在快乐、温暖、友善和亲情。他总是把自己关在属于他的那个小空间里,做完功课便蒙头睡觉。在学校里,看到同学们喜笑颜开的样子,他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听到同学谈起妈妈的话题,他在羡慕的同时,深深地感到自卑和无奈。
孙荆山木然的表情和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使同学们感到不易接近,纷纷远离他,这更使他觉得孤独无助,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理解和接受自己。
他很少与别人说话,即使在集体活动中也会感到孤立无援。时间一长,他无论做什么事都天马行空、独来独往,心中的那份孤独、寂寞和空虚时时刻刻在折磨着他。上课时他注意力集中不起来,学习成绩不断下降,整日心情十分压抑,性格也越来越孤僻、怪异。孤独封闭是一种很不健康的性格特征,一个人如果长期被孤独感所笼罩,势必严重影响心理健康,心理也会提前老化。正像孙荆山,他长期情绪抑郁、精神委靡、多愁善感、寡言少语,周围的任何事物都引不起他的兴趣和爱好,因而对一切都感到索然无味。除了上学、吃饭、睡觉之外,他再无其他生活内容,缺少情趣和亲情,没有朋友和知己,遇事总感到困难重重,社会适应能力相当低。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会不断地萌发各种社会动机,形成合群、归属的心理需要。当这种需要获得满足时,合群行为和归属感得到强化,就会产生友爱、欢悦的心理体验。相反,当一个人的合群行为和归属感得不到满足时,就会感到孤独、寂寞和忧愁。长期被孤独感困扰的人,内心的感受会固定下来,形成孤僻的性格。
孤僻者被沮丧、消沉、自卑、抑郁、忧愁,甚至仇恨、愤怒等有害情绪所控制,心情烦躁不安,导致人际关系紧张。长期的孤独感还能明显地改变人的生理环境,降低人体免疫力,使人容易感染各种疾病。严重的孤独症患者一旦患病,由于平时离群索居,不与人交往,因而缺少来自别人的关心和安慰,倘若一时想不开,很可能失去战胜病魔的信心,甚至失去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从而走上轻生的绝路。
【妈妈应该这样做】
面对孤独的孩子,妈妈应该怎样办呢?建议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鼓励孩子多与同学交往。
3.让孩子正确看待孤独。
有的孩子喜欢嘈杂的环境,总希望有人陪伴在自己的身边,即使是很短暂的孤独也不能忍受。其实,作为正常的心理现象,适当的孤独也没有什么不好,它可以使浮躁的心情平静下来,也可以使模糊的思想变得清晰起来。就像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的那样,独处是人的需要。妈妈要让孩子把孤独看做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要素,设法去战胜它、超越它,那么孩子就会在短暂的孤独中享受到某种欢乐。
中方园校区:15981846548
共建合作咨询:19103817076(王老师)
地址:郑州市北环路中方园西区50号楼
Copyright© 2022 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 豫ICP备11008710号 技术支持:郑州做网站-华久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