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孩子自我探求的意识给剥夺了(接张桂娥——随笔14)
发布时间:2010-12-09 阅读量:1023
见闻二:
无独有偶,同样的情景遇到两次,都是爸爸、妈妈带着两三岁的孩子在观赏绿色植物的时候,孩子们好奇心特别强,看到什么都想摸一下(他们要自己通过不同的感官来综合体验世界)。每次在孩子还没摸到带刺的树叶之前,大人反应的速度特快:“不能摸,扎你手很疼!”其中有个小女孩很受惊吓,马上把伸出的手缩了回来(从此,在孩子心理埋下的是别人说什么就什么,自我探求的意识被妈妈剥夺了)。
但有个小男孩比她幸运,他妈妈的话没多大威慑力,他的手不由自主地伸到了尖尖的树叶上,妈妈唠叨:“看看,不让你摸,你非要摸!扎疼了吧!看你以后还摸不摸了!”小男孩没理会妈妈,自己用另外一只手抚摸了受扎的手一下,若无其事地去和哥哥、姐姐追逐着玩了!(孩子自己体验过了,不论是疼还是不疼,他自己会去分辨,为以后的探索能力积累了一次经验)。
看到上面两个孩子的反应后,我又联想到了我们的孩子。如果今天是我们的家长带着孩子在这里玩,遇到相同的情况该如何做呢!
首先要假设我们的孩子也会出现相同的行为,按自然训练法,我恭喜家长,孩子去摸树叶的行为已经给我们暗示了:进入他世界的一个有效通道——跟随孩子的兴趣和孩子一起摸树叶——观察孩子的反应——再根据孩子的感受,夸大同样的感受——以你的共鸣引起孩子对你“侵入”的宽容——矫枉过正降低身份,让孩子来抚慰你的情绪——点到为止,孩子给你回应后,自然结束你的“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