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19103817076

座机1: 0371-65350376

座机2:0371-65351916

个案分析

当前位置:首页 > 康复教育 > 个案分析

孤独症儿童集体教学的个别化教育个案

发布时间:2011-08-20 阅读量:990

一、问题的提出

  社会适应能力差,情绪与行为异常,语言表达困难等是孤独症儿童重要特征之一。这些缺陷给教育者教育他们带来许多问题。目前我国多数孤独症儿童分布在各类特殊学校里,如何对他们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是教育者普遍存在的问题。鉴于此,我们对个案实施了在集体教学中为期一学期的个别化教育训练的尝试研究,以期让孤独症儿童较好地接受特殊学校的教育,提高他们在集体教学中的学习适应能力。

二、个案背景资料

  1、个案基本情况和家庭情况

  王某,女,8岁(1995年出生)。父亲是某大学博士生导师 ;母亲为大学学报编辑 。母亲非常关注个案,坚信孩子一定会好起来,只要听到对孤独症训练有效的地方,便会参加,曾带个案到北京“星星雨”训练,还有其他一些训练机构,但效果不理想。父亲由于工作较忙,并经常出国,对个案的关注较少。

  2、个案感知动作情况

  人际交往与适应方面:不愿与人交往,不愿对视,分不清称谓,不合群、不理解生活规则及社会规则。学习新知识、新技巧时,注意力很不集中。

  情绪与行为动作方面:对物品有怪异的兴趣和玩法。如长时间旋转某物,长时间重复某些动作,莫名其妙的表情(哭、笑、闹),对某些声音 、画面、广告、很敏感,肢体粗大运动和粗细运动发育不平衡。手部的精细动作能力较好,手指较有力灵活,喜欢插塑料积木、串珠子、剪纸。

  语言方面:发出无意义的语音较多。不要求其说清楚时,常口音不清,快速地说完,要求说的话,语言较少,有一些表达自身需求的主动语言及一些简单的应答能力。,

  3、学校生活方面

  个案在其父母单位幼儿园读过一年,每天由其母或保姆陪读,但只参加半天的学习活动,中午便领回家,从不肯在幼儿园吃饭。

  到我校开学第一天的表现:在升旗时站了4分钟开始大吵大闹,对于老师的提示毫无反应,她母亲只能把她带到队伍最后走走。在多功能室进行开学典礼时,不能坐在座位上,而是把两只脚放在前排座位的靠背上,嘴里不停地大哭大叫。为不影响整个会场气氛,妈妈带她离开会场,对于老师和妈妈的指令全无反应。

  第一周的表现:1)无法坐在座位上;2)进入教室就脱鞋;3)要么蹲在地上,要么就睡在地上;4)不听从任何指令;5)和同学无任何交流;6)每天都会有大哭大闹的时候,只要她要哭教师根本无法劝止。

三、研究方法

  一)步骤

  1、利用平时的观察、分析,对个案作出实事求是的总结,以此为需要,以测试为根据,制定个别训练计划。

  2、按主训教师为个案制定的个别训练计划在各科教学中有目的、有内容、有准备的训练。达到目标再进行新的训练计划。

  二)训练目标

  1.在课堂上不大吵大闹,能听从教师的劝阻。2、上课时不随意离开座位,到处乱跑。3、不脱鞋。4、能听懂坐到座位上、起立、坐下等指令。5、能遵从坐到座位上、起立、坐下等指令。6、能进行一般应答,问好。7、能模仿其他同学举手发言。

四、训练孤独症儿童适应集体教学的具体方法

  1、亲情接纳法

  要想从切入口着手进行训练,双方的互相接纳是前提。要让孤独症儿童在内心里接纳训练者、信任训练者,只有这样才会在以后的训练中顺利听从指令,接受训练。在与个案的接触中,始终用一种亲切平和的语调与之交流,如经常让她坐在老师腿上,抚摩她的背部,这时她会非常放松,尤其是脸部的表情,眼睛不再斜视在某一处。

  刚开学时,她经常大哭大闹,通过观察得知她在哭时,一定是有什么说不出的要求,需要帮助。一次春游时,走了一会儿,她忽然睡在地上哭了起来,怎么也不听指令,给她水和她喜欢吃的波力海苔都拒绝,拉她起来时,她便拼命的拉着老师的脖子,根据经验估计她可能是走累了[FS:PAGE],这时便不再要求她跟着其他同学了,等公园里的电瓶车来时,让她坐上去,坐上车后让她说:“老师,我累了”。主动说出自己的感受,对孤独症儿童来说是很难得的,这是恰当运用亲情接纳法的结果。

  2、 奖励法和消退法

  让孤独症儿童完成某一种动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通过不同的方法。首先是用奖励的方法来激发其兴趣。王某特别喜欢吃水果糖,每次在提出要求时把水果糖先作为引导物,一旦完成马上就可以吃到。如在上课时她跑出座位,我就对她说上课要坐在座位上,当她回到座位时,便把事先切的很小的水果糖给她。

  当儿童的不良行为发生时,适当地采用消退法也是必要的。目的是帮助孤独症儿童克服缺点和错误,帮助他们分清是非,强化正确的表现。有一段时间,个案看到纸或本子就撕,于是就告诉她,你撕纸了不能吃糖,同时发给其他同学糖,并告知其他同学不撕纸可以吃糖;把她撕坏的本子补好放在她的课桌上,让她看着,一旦有撕纸的动作,马上提醒并让她说出不能撕纸。

  3、同伴带动法

  训练者在平时的生活中刻意为孤独症儿童选择善良、活泼有带动性的伙伴,让伙伴去带动他走出自我封闭式的天地,逐步走出去,融入集体之中。正常人择友多以同龄人为主,孤独症儿童也不例外,而且是非常需要,因为他们自身的病症决定着还不能主动与正常小朋友交往,他们的生活只局限于家长和老师之间,这就更需要在学校的时间里让他们也有自己的同伴,当然,如果家长在生活中也注重帮他们找同伴就更好了。在教学中每次活动都让同学拉着她共同完成,刚开始,她是拒绝的,但每次都让同学去带她,渐渐她也适应了,能让同学拉她的手了。

  4、情境法

  情境法即创造所需情境进行训练。如在排座位时,让她坐在里侧,出来时就势必需要对外侧的同学产生交流,虽然她不会说:“请让我出去”,但会有动作的表示。有时其妈妈来校,每次老师有意不急于让她回去,而是让她自己说出“要跟妈妈回家”。针对她乱脱鞋的情况,每节课都对她说,教室里不能脱鞋;而回到家在换鞋时,要求她妈妈告诉她,到家要换鞋,反复刺激她家和学校是不同的环境。训练中很多事实证明,给孤独症儿童创造情境,对激发他们的表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五、讨论

  通过训练,个案在集体中的适应有明显变化的。训练中所采用的方法、措施也在一次又一次的研究讨论后实施。通过对王某一个学期的训练,我们总结出一些经验,我们认为,以下几点在训练孤独症儿童时尤其值得注意。

  1、对孤独症儿童的训练应持之以恒。 孤独症儿童是一种特殊病症的患者,他们所表现出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同阶段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即便在同一阶段里,训练者纠正了其原有的问题,他们也许又会生出新的问题来,这就要求训练者对孤独症儿童的训练一定要持之以恒,否则就会前功尽弃。

  2、孤独症儿童的交往能力的培养仅靠单纯的课题而进行的训练还是远不够的,它需要融于丰富的生活,融于各种活动之中。因而要创造机会让孤独症参加各种活动,增加交往的机会。

  3、对孤独症儿童的表现需要认真观察。对王某的训练中所发现的每次哭闹往往都意味着她有某种需要无法表达。只要满足其合理的需要,才能安定她的情绪。

  4、学校、家庭需要全方位的配合,各任课教师都应参与到帮助、训练孤独症儿童之中,每位任课教师应经常交流,要求要基本一致。同时与家长及时联系,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友情链接:

中方园校区:15981846548

共建合作咨询:19103817076(王老师)

地址:郑州市北环路中方园西区50号楼

Copyright© 2022 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 豫ICP备11008710号 技术支持:郑州做网站-华久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