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19103817076

座机1: 0371-65350376

座机2:0371-65351916

治疗经验

当前位置:首页 > 康复教育 > 治疗经验

孤独症儿童养成教育的个案研究

发布时间:2011-10-04 阅读量:319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学校生源的日趋复杂,孤独症儿童的在我校的人数比例不断加大。针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教学及训练和智障孩子还是有相当大区别的特点,如:一般智障儿童在入学后两周内就可以基本适应了学校生活,形成一定的校园常规。而孤独症儿童会很长时间形成不了常规,不能融入学校生活,伴有情绪异常的孤独症会对整个的班级培养及常规的养成形成阻碍,针对此现象,我对两名新入学孤独症儿童在养成教育方面进行了专题的个案研究。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孤独症又成自闭症,他们同时是英文Autism的中译名。孤独症一词主要在中国大陆的医学界和特教界中使用,它在疾病诊断上属广泛性发育障碍中的一类。现今,大家普遍认为孤独症是一种脑功能障碍引起的严重的长期发展障碍的综合症;通常在三岁前可以察觉,主要表现:沟通障碍、言语发展严重障碍、社会交往障碍、情绪与行为异常。①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如培养文明礼貌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等等。

(二)行为调控的理论支持

     1.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

     2.操作性条件发射理论;

     3.认知学习理论;

     4.社会学习理论。

二、研究目的及方法

(一)目的

1.通过训练是孤独症儿童去除或削弱不良行为的发生;

    2.使孤独症儿童形成较为稳定的学校日常常规;

    3.较为合作的参与集体活动,增强教学活动参与的有效性;

    4.脱离家长的陪读。

(二)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比较法

(三)训练方法:强化原理的应用

三、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

1.资料的收集及整理:

孤独症儿童的学习特点;

孤独症儿童的教学策略;

行为矫正的理论及方法;

不良行为的预防及处理等等。

2.学生情况的准确掌握:

张**:

视觉:有视觉接触,但无视觉交流;

    语言:总是发出不规则语音,能仿说一些简单日常用语,没有自觉的仿说现象;

听觉:喜欢欢快的音乐,对噪音刺激无明显反应;

    触觉:过于敏感,不愿与人有肢体或皮肤的接触;

    运动情况:大运动及精细动作发展良好;

    异常行为及情绪:情绪不稳定,多为无缘顾的哭,有时会大笑,伴有多动,有时一连几天啃桌子,突然就不啃了,又会有其他的异常行为出现;

一般处理方法:他妈妈会带他单独做大运动,直到他疲劳为止。

王**:

视觉:视觉接触不超过2秒;

语言:掌握少量的日常用语,发音伴有典型的硬起音现象;

听觉:喜欢听音乐,对无关声音刺激极为敏感;

触觉:喜欢适度的身体接触,如拥抱、拉手等;

运动:身体运动协调;

异常行为及情绪:平均每节课哭闹不少于三次,对包装盒极为感兴趣,只要看见就要得到,对食品不感兴趣;

一般处理方法:他妈妈将其带离教室,采用恐吓或轻微武力。

(二)训练研究的实施阶段

1.强化物的确定

所谓的强化物就是引起人们喜爱产生愉快的刺激叫正强化物。目的是增加目标行为的出现率。强化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消费性强化物;如食物。活动性强化物;如游戏。操弄性强化物;拥有性强化物;如贴片。社会性强化物;如表扬。在强化物的选择上应注意它的有效性,确实可以起到强化作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王[FS:PAGE]**用包装盒作为主要强化物,属于拥有性强化物;张**主要以食品和游戏为强化物,分别属于消费性强化物和活动性强化物。在运用过程中,加之以其他性质的强化物,使其对其他性质的强化物也有一定程度的正确反映。

    2.强化方法的运用

    首先一定要让孩子明确在学校相应的时间或环境应该怎样做,当出现错误行为老师及时给予纠正,并告知正确行为及改正后会获得怎样的强化物。当老师的纠正与强化物之间产生联系后,就告知其在规定时间内保持正确行为方式才会获得强化物,反之取消强化物,以此类推到某类活动或更长时段,以至达到整体的学校生活及活动的适应。如“王**”,早晨向老师同学问好,训练初始,只要能和妈妈一起表述便可获得包装盒,一周后,要求他自己表述,否则不再给予强化物。当此行为较为稳定后,告诉他如果两天连续向老师和同学问好才会获得包装盒。这个过程是一个强化物消退的过程,也是社会性强化物逐渐转化为主要强化物的过程。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强化物引起无意注意,利用瞬间的无意注意关注所学内容。例举具体做法:如认读生字将包装盒放在需认读生字的下面并叫他的名字,待他按老师的要求进行认读后给予包装盒,当他对叫他的名字与强化物和认读生字之间产生联系时,取消强化物,并告知如何才能获得强化物,此后,利用叫他名字获得瞬间注意,这也是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应用。

    其次,在强化物的运用过程中,应注意强化物的剥夺和满足。剥夺就是在使用某种强化物前的一段时间内不给予该强化物,以使个体产生对强化物的需求感。满足就是实施强化时个体得到强化物到了一定程度,个体对强化物已不再需要,从而产生满足感。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与家长的配合,使学生在强化过程中,真正对强化物有所需求,才能达到良好的强化效果。

    再次,负强化与之相配合使用。负强化是指行为者发出一种行为,结果可引起厌恶刺激的移去或取消,目的也是提高该行为的出现率。如对“张**”多动行为的限制,使之产生于课堂教学活动相匹配行为时使之自由,限于双手自由的限制,同样取得良好效果。

(三)训练研究的总结评价阶段

1.两名孤独症学生学校生活适应性项目训练前后的情况统计:
 
2.完成目标的评价

    由于统计数目的数量及个体数目不宜做相关性分析,但由项目的数字统计上来看,训练效果是非常显著的。需特别提出的,由于训练的良好效果,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效进行,王**的汉字识字量在一年内增加到289个,张**的识字量增加到204个,在数学学习方面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由此看来,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学校生活适应训练是非常必要的,此方法是有效的。

四、研究过程的反思

    (一)用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儿童和家长:作为老师要像妈妈一样的细心,要有欣赏孩子的情怀,这才有利于自己保持一种积极的情绪,尽管孩子没有进步或进步很小我们也要有信心,同时积极地学习理论、想办法、去实践。我们的不懈努力才能给家长希望。

    (二)对孤独症儿童进行的训练行为应在受训个体理解范围内;对于目标行为孩子不可能一下子就能达到要考虑到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孩子对环境的适应及理解能力。如在王**脱离家长的步骤安排过程中,不是见到孩子的情绪能在老师的控制下就让家长立刻脱离,而是先从一节课再到两节课,逐渐过渡到家长的彻底脱离。

    (三)明确规定所训的目标行为;在训练前应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行为体系,不要等到异常行为出现在去纠正,而是当学生进入到学校这个环境就去养成目标行为,这便形成利用良好行为代偿异常行为的良好模式。

&[FS:PAGE]nbsp;   (四)应将繁杂的指导语分解成易懂的小步子指导语;孤独症的孩子语言发展均存在障碍,对语言的理解同样存在困难,所以分解指导语有利于孩子的语言的理解和形成,提高孩子的有效参与度,使训练达到好的效果。

    (五)用愉快的有礼貌的方式进行;孤独症孩子主要表现就是沟通障碍,愉快的环境有利于沟通活动的形成,即便是在孩子异常行为发生时作为老师也应采用一种有礼貌的方式对其进行教育,这也是影响孩子的过程。

    (六)注意强化物的消退;原级性强化物就是与肌体相关的强化物,一般只适用于行为矫正的初期,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分配原级强化物时要与社会强化物相配合,逐步对原级强化物进行消退,形成社会性评价。

  总之,在此研究过程中不仅看到孩子显著的行为变化,同时这也是我们教师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一个舞台。锻炼了老师的科研能力,积累了好的教育方法,为学校今后的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的有利开展提供借鉴。在此也向训练及研究过程中提供强化物和其他帮助的领导和老师表示感谢!

 

 

友情链接:

中方园校区:15981846548

共建合作咨询:19103817076(王老师)

地址:郑州市北环路中方园西区50号楼

Copyright© 2022 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 豫ICP备11008710号 技术支持:郑州做网站-华久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