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19103817076

座机1: 0371-65350376

座机2:0371-65351916

治疗经验

当前位置:首页 > 康复教育 > 治疗经验

自闭儿出现“鹦鹉学舌”的原因及解决方案(一)

发布时间:2014-04-23 阅读量:1783

  自闭症孩子学习语言大多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而孩子们在由接受性语言向表达性语言过渡时很容易出现“鹦鹉学舌”的现象。而对于那些没有经过训练就有语言的孩子,这种现象就更严重,并且矫正的时间会比前者要长一些,因为就像正常人的口头禅一样,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语言习惯,一时间是不容易改正的,更何况孤独症孩子对语言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差距。孩子在前期语言训练过程中,有了一定的专注能力和接受、执行简单指令的能力。尽管如此,对孩子出现的“鹦鹉学舌”现象仍然不能掉以轻心,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矫治。

  一、以分析原因为入口,找准“鹦鹉学舌”现象的根源。

  正常儿童也有鹦鹉学舌的现象,他们的年龄段大多处在2岁之前,随着孩子交际的拓展,儿童的语言也越来越丰富,所以,这种现象会自然消退。但孤独症孩子则不能,如果不进行矫治,他们会一直重复下去,甚至语言会发生退化。由于孤独症儿童生活在自我封闭的心理世界里,所以他们鹦鹉学舌现象比正常儿童要严重的多。作为家长和老师,首先要从孤独症儿童形成鹦鹉学舌的原因入手,找准鹦鹉学舌”现象的根源。我们从孤独症儿童的身心特征进行分析,找出了孤独症儿童产生的鹦鹉学舌现象的原因有:

  1.对语言的不理解。

  我们知道,孤独症儿童的典型特征之一是语言障碍,形成语言障碍的原因是孤独症儿童对语言的不理解。那么,鹦鹉学舌也就可以归纳到对语言的不理解这个根本原因上。因此,无论你对他下达什么样的指令,他也只会重复你所说的话,并且无其它反应。即使你再说多少遍,他也是仍然如此,甚至不耐烦而诱发各种问题行为。

  2.专注能力差。

  缺乏目光对视,且专注能力差是孤独症儿童的一大缺陷。甚至在有些孤独症儿童那里,几乎没有专注力。所以当家长或者老师对他下达任何指令时,他根本就没有听进脑子里去,即所谓的“听而不闻”。孤独症儿童在其语言发展过程如果仅仅是依靠他的模仿能力,而忽视专注力的培养时,很容易造成孤独症儿童的鹦鹉学舌。所以,无论是教孤独症孩子发音也好,动手操作也好,对任何一个指令的下达,都要以孩子的专注力的培养为前提。当孩子没有与你对视时,就不要急着下指令,要吸引他的专注力。平时的语言训练中也不能忽视专注力的训练。

  3.自我刺激。

  儿童的语言模仿有即时模仿和延迟模仿,但这两种模仿都属于鹦鹉学舌的范畴。前者可以归于对语言的不理解上,而后者的产生则有点复杂,多表现于自言自语,孩子会莫名其妙地说一些别人说过的与此景不相关的话语,仔细观察,他们的自言自语虽然没有意义,但都是他人曾经说过的。孩子独处时,自言自语的现象就更明显。正常人孤独时会寻找排遣的方法,由于孤独症孩子的性格特征,这种现象就可以解释为他们的自己刺激行为。想要减少这种行为,就要让孩子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另外,孤独症孩子的鹦鹉学舌现象也有引起他人注意的功能。但这比较少,往往是存在于那些程度轻一点的孩子身上。这种情况,训练者可以采用忽视法矫正,或者进行制止,用正确语言行为来替代。

  二、以辅助手段为桥梁,夯实“鹦鹉学舌”矫正的基础。

  辅助是应用行为分析法中,五要素(指令、反应、辅助、强化、停顿)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辅助的力度、方法直接影响着孩子学习的效果。在矫正鹦鹉学舌上,我们除了借鉴常规的训练方法,还尝试了以下一些方法。

  1.三人对话。三人指孤独症儿童、家长或其他辅助者、教师。其中家长或者其他辅助者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当教师与孩子对话时,例如问孩子:“这是什么?”家长立即抢着回答“这是…….”利用孩子的鹦鹉学舌,在短时间内,孩子来不及重复教师的问话,而会直接重复家长刚刚回答的答案。经过[FS:PAGE]这样多次训练以后,再根据条件反射原理,当老师再次问话时,家长忽然不回答了,孩子会自然地表达出来。这样再加大强化的力度,以此肯定孩子的回答是正确的,增强他们语言表达的信心和兴趣。这种方法一般用在孩子刚接触新的问话时,只要能准确辅助,孩子在进行对话时很少再出现鹦鹉学舌,而且语言理解的速度很快。

  2.语言辅助。语言辅助是常见的矫正方法。据了解,虽然很多老师知道用语言辅助,但有些细节把握不好,往往导致矫正的时间拖长。首先,要把握语言辅助的时机。在进行新的对话时,一般是用三人对话方式。如果没有第三者辅助,就需要训练者自己进行口语辅助。当老师发出对话时,如果孩子没有正确反应,就要立即辅助,告诉孩子答案。当孩子熟悉了老师的问话以后,老师口语辅助或者口型辅助答案的第一个音节,提示孩子接着说下去,也就是前面提到的补缺法;其次,要注意把握语言辅助的消退。老师或者家长不能一直辅助下去,要注意辅助的消退。可以尝试消退辅助,如果孩子不再鹦鹉学舌,就可以降低或者消退语言辅助;最后,要注意辅助后的强化。虽然孩子的对话时通过家长或老师语言辅助得来的,也要对孩子进行强化。开始时,强化的频率要高,同样,强化也要慢慢消退。一旦孩子脱离家长或老师的语言辅助而独立回答,就又要加大强化的力度,再慢慢消退。

  3.口型辅助。孤独症儿童在进行对话时,如果已经很少出现鹦鹉学舌了,但在刚开口表达时会暂时忘记,教师要及时给予适当的口型辅助。

  4.身体辅助。当孩子对自己的鹦鹉学舌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又不能及时控制自己的行为时,训练者可以辅助孩子控制自己的语言行为。例如可以用手轻轻捏住或捂住孩子的双唇,并示范辅助,等待指令下完以后,再示意孩子执行指令。

友情链接:

中方园校区:15981846548

共建合作咨询:19103817076(王老师)

地址:郑州市北环路中方园西区50号楼

Copyright© 2022 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 豫ICP备11008710号 技术支持:郑州做网站-华久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