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19103817076

座机1: 0371-65350376

座机2:0371-65351916

治疗经验

当前位置:首页 > 康复教育 > 治疗经验

掌握一定的生活自理对自闭症儿童来说尤为重要

发布时间:2014-10-07 阅读量:1005

  在特殊教育界领域中,生活自理方面的教育是每个孩子发展的关键目标,更是自闭症儿童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在此,小编专门收集了一篇从自理方面结合实际,为大家阐述如何训练和提高自闭症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文章。希望通过此文章可以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自闭症家庭及同行深思研究探讨。

  生活自理就是指自我照顾的能力,是一种自我服务性活动。包括:进食、穿衣、梳洗和如厕等。它是一个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也是独立生活的必要条件。而学会独立生活是我们训练自闭症儿童的根本目标,同时,良好的自理能力表现也有助于社交发展。所以,掌握一定的自理能力对自闭症儿童来说是尤为重要的。

  一、 自闭症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

  大部分自闭症儿童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是每个家庭的核心,是家长的“掌中之宝”、“小皇帝”、“小太阳”,家长们觉得孩子已经很不幸,应该给予他们更周到、更全面的照顾。在家许多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他们认为喂孩子吃饭、帮孩子穿脱衣裤是义不容辞的事,是在减轻孩子的负担。家长对孩子的过度爱护,使之成了温室里的花朵,禁不起风吹雨打。在家长无微不至地“保护”下,孤独症孩子的自理能力越来越差,缺乏最基本的自我照顾能力,他们不会扫地,不会穿衣,不会系鞋带……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一)父母包办: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小,心理发育或精神机能存在障碍,智商低,能力差,自我服务是孩子以后的事,这些事等到孩子长大了也就自然会了,现在根本不需要考虑这些事情,他们更注重的是孩子知识技能的掌握。但与正常儿童不同,自闭症儿童基本的生活能力很难随着年龄而增长,只有通过积极的教育训练来协助发展。实际上自闭症儿童在小时候的可塑性较强,是自理能力培养的关键期。而家长往往错过这个时期,在家庭中,溺爱孩子的家长包办代替了一切,平时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力能所及的事(如穿衣、洗脸等)都被家长们好心地包办了,使孩子一些本应该得到锻炼的劳动技能,都在无形中被剥夺了,从而失去了发展的机会,限制了孩子自我服务能力的发展,养成了他们过分依赖的性格,使孤独症孩子长大后缺乏相应的生活能力、动手能力,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对他们将来的发展及其不利,有直接的负面影响。

  (二)缺乏耐心:

  现代人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孤独症孩子的父母也不除外。他们上班时忙碌,下班回到家还要照顾有缺陷的孩子,很多时候他们怕麻烦,对孩子缺少耐心,嫌孩子动作慢、做得不好。如孩子自己吃饭常常桌上、地上到处都是,家长嫌脏,认为不如自己喂得快;有的孩子自己洗手结果手没有洗干净,还弄湿了衣服,父母还要帮他重新洗;孩子穿衣,把衣服穿反了,要重穿,耽误了上班时间……,家长们普通认为与其这样麻烦,倒不如自己做了算。殊不知,长此下去,就会导致自闭症儿童没有机会学习怎样自我照顾,再加上他们本身就缺乏这方面的技能,所以就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喂干脆就不吃,随地大小便等不良习惯,而且越来越顽固,致使家长成为孩子永久性的生活保姆。有些家长缺少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他们在面对孩子需要鼓励帮助时,采取的是一种怪罪、批评的态度,有的甚至会采取暴力打骂的方法,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信心,从而阻碍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

  所以作为父母与老师,我们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自闭症儿童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孩子自我服务的尝试。

  对自闭症儿童开展生活能力训练是势在必行的,这不仅能减轻家长、教师的负担,让孩子的智能与体能得到锻炼,更能促进他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为今后适应社会打好基础。

  二、培养自闭症儿童自理能力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一[FS:PAGE])可以促进其大小肌肉群和动作协调的发展

  著名意大利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指出:动作教育是日常生活练习的课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其责任感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将促进孩子的大小肌肉群的发展,使他们的精细动作能力得到提高,而且手部肌肉活动越多、越丰富,就越能开发孩子大脑的潜能,如吃饭,孩子不仅学会了拿饭勺吃饭的动作技能,还发展了孩子手指肌肉的灵活性及手眼协调性。所以孩子每学一样动作、能力,他的大小肌肉群、动作协调性也将得到相应的发展。

  (二)是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自闭症儿童从家庭进入学校这个小的社会分支,置身到一个新的天地,扩大了生活圈子,新的环境,新的伙伴,使他们一进难以适应,再加上不会洗手、不会吃饭,不会穿衣等生活自理方面的问题,更加使他们难以融入学校生活,所以掌握一定的自理能力是孩子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三、自闭症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策略

  怎样使自闭症儿童尽快学会自己照料自己,养成良好的自我服务习惯,适应学校社会的生活节奏呢?几年来,我们在工作中严格遵循自闭症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个体差异,因人而异,找出最适合孩子的训练模式,在具体训练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方法,使各种方法相互作用,取得最优化的训练效果。

  (一)分步骤示范,重实践操作,传授自理能力的方法。

  “手是思维的镜子,是意识的培育者,是智慧的创造者”。一个教育学家曾说过一句话:“我看过了,我忘记了;我听过了,我记不清了;我做过了,我就记住了”这充分说明了动手对孩子学习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自闭症儿童的生活自理技能中一定要重视“做”的过程。

  任何一个生活自理活动都是由几个环节组成的链条,因此,我们在训练前,要首先将活动分解成若干个环节,然后根据环节逐一进行训练。可以从第一个环节开始训练,我们称为“前进法”;也可以从最后一个环节开始训练,我们称为“后退法”;具体情况依孩子的能力而定。

  首先要将各个项目直观地演示给孤独症孩子看,要把动作的顺序、方法解释清楚,边讲边示范,让孩子看清具体操作的正确方法,用简短易明的语言提示,让他们初步了解完成基本动作的要领。前提是孩子有一定的注意力和模仿能力,然后让孩子去模仿、练习。由于孤独症孩子手部的小肌肉发良不好,动作的灵活性、准确性较差,有时尽管老师讲解示范的非常详细,但他们还是不会像正常孩子那样容易掌握,所以我们不能急于求成,要耐心地指导孤独症孩子反复多次地练习,直到一个环节完成得很熟练时,再进行下一环节的训练。当每个环节都能完成得很好时,再将各个环节连成链条,训练孩子活动的连续性、完整性。

  如洗手:它的规则是饭前便后要洗手,洗得干净,不留脏物。要求自闭症儿童独立自觉地完成这些基本动作显然很难,他们有的手的动作不好,打不开水龙头;有的能打开水龙头,但水开得太大;有的喜欢玩水;有的对香皂的味道敏感,吃或舔香皂……,所以我们把这一目标动作分为:卷袖口、打开水龙头、将手放水下淋湿、拿起香皂涂抹在手上,双手搓出泡沫、清洗双手、关上水龙头、用毛巾擦干手、挂好毛巾九个环节,并逐步示范给孩子每一个具体过程,示范后再让他们进行反复练习。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系统的训练,大部分自闭症儿童便能掌握洗手的基本方法了。

  (二)把自理能力的培养寓于游戏之中。

  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自闭症儿童也不例外,游戏是孩子幸福的源泉,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先生说:“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比较容易激励孤独症孩子克服困难,达到目的,锻炼他们具备顽强的意志。

  为了让孩子认识自己的杯子、脸盆、毛巾,我们开展了[FS:PAGE]“找朋友”的游戏,首先为他们准备了各种形象生动可爱的贴纸,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认一认,说一说,然后贴在相应的脸盆、杯子边上,再拿着手中的贴纸找朋友,知道自己喜欢的贴纸贴在哪儿,哪儿就是自己放东西的地方,并及时给予肯定强化。在反复的练习中大部分孩子都能顺利地找到属于自己的东西,边玩边学,轻松愉快,十分开心。

  教育者也要善于将烦琐、枯燥的自理内容,利用游戏的形式加以练习、巩固。由于自闭症儿童不能积极的与外界环境接触,有严重的社会交往障碍,他们缺乏对环境的探索,语言发育明显落后,拒绝与同龄孩子交往,很难参与到集体游戏活动中。特有思维特征使得他们不懂什么是“过家家”,不会用玩具来表示“爸爸、妈妈”,不会表示“做饭、吃饭、洗手、睡觉”等情景, 不会设计和想象,他们不会扮演角色,对角色游戏也不感兴趣。这些同龄孩子看起来最愉快的事情,自闭症儿童做起来却异常“艰难”。相反他们会对一些不是玩具的非生命物体感兴趣,如一张纸、一个玩具,可以使他长时间的摆弄,并可以表现得很愉快,还发出没有意义的语言。不难看出,他们的思维活动与正常儿童形成明显的差异。但如果教师善于创设情境,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把自理学习融入游戏当中,同样可以激起孤独症孩子学习一些枯燥的劳动技能的兴趣和愿望。

  如我们结合“能用勺独立进餐”这一目标,在班级的自理角中放置了卡通动物、小勺子、大米、绿豆等实物,通过“给动物宝宝喂饭”、“看谁吃的多”等有趣的角色扮演游戏,使孩子在愉悦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独立用勺的能力。同时也知道宝宝饿了要给宝宝喂饭吃,帮助他们建立了友爱意识,在游戏中发展了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能力。接着再循序渐进地帮助孩子把学会的自理技能迁移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吃饭时我们利用自编的儿歌,不时提醒学生:“白米饭,香喷喷,右手拿匙子,左手扶住碗,大口大口吃饭饭,看谁吃得最最香!”“小勺子,拿拿好,小饭碗,扶扶牢,小眼睛看好碗,吃得干净真开心!”“吃饭时,要坐好,慢慢吃,细细嚼。不掉饭,不洒汤,吃得好,身体棒!”这种把自理能力的培养寓于游戏之中的方法,符合自闭症儿童的心理特点,自然亲切、生动活泼、收效较明显。

  (三)以奖励机制,增强自理能力的信心。

  著名的教育学家詹姆士有一句名言:人性中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的确,人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和尊重。尤其是孩子,恰如其分的表扬可以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自闭症儿童情感脆弱,能力差,畏惧感强,进步较慢,对于他们的一点点进步,我们都不该忽视,作为教师我们应跳出固定的思维模式,细心观察,全面了解学生,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适当的奖励机制,给予及时、适时、多样化的表扬,但是凡事物极必反,表扬用得过多过滥,就达不到应有的作用。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度运用表扬,充分发挥表扬的作用,必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如学习扣纽扣,刚开始时,孩子自己扣上扣子了,但位置却扣错了。这时我们首先要肯定他的独立意识,表扬他:“真能干,能自己扣上扣子了。”接着再进行纠正:“只是一颗小扣子进错了门,再来一次,好吗?你一定做得到的!”使孤独症学生产生良好的情绪, 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当学生完成任务时,要及时给予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获得成功的愉悦感是推动孤独症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动力,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你真棒”、“做的真好”、“太能干了”……都会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建立信心,成为激励孩子自觉掌握自理能力的强大推动力;有时当孩子限于自身的能力,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引导,还可辅以鼓励性[FS:PAGE]语言“你行的”、“慢慢来,别着急”等,适时可以抱抱亲亲孩子,让他们感受到心与心的交流,就会乐意更努力地去完成任务。

  老师的奖励和表扬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孤独症孩子的心田;老师的奖励和表扬如同和风旭日,温暖了孤独症孩子的心房。奖励和表扬,是一种发自灵魂的芬芳,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甜蜜,对增强自闭症儿童的自理能力信心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同步家校教育,提升自理水平

  “家庭是学校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庭是孩子永远眷恋且不停课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且永不卸任”。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家庭的教育尤为重要。如果仅仅依靠学校的培养,不充分挖掘家庭的教育资源,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将是纸上谈兵。孩子的成长有赖于家庭和学校保持教育的一致,双方互相配合、支持、取得协调,才是有利于孩子良好发展的教育合力。

  1、家校沟通的桥梁

  ——家长座谈会。向家长宣传孩子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为同步家校

  教育创造基础。也为家长提供可交流的教育平台。

  ——成长档案册。把每月的培养目标写在成长档案册里,让家长了解,配合学校的教育。

  ——家校联系本。联系本里详细记录孩子每天的自理内容,同时提醒家长为孩子提供方便,根据自理内容准备相应的操作物品,并要求家长在家里进行同步培养。

  ——家长开放日。展示孩子们学会的自理技能,并请个别家长谈谈孩子的进步以及自理能力培养的一些好方法和技巧。

  2、家校共育的催化剂

  在自理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还生成了一些家校共育的催化剂,充分调动孩子与家长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孤独症孩子自理能力的形成。

  如我们特地在教室里醒目的一角装饰了一瓶漂亮的花束,为每个孩子设计了一朵美丽的花瓣,花瓣上贴有孩子的照片,当孩子在某一方面的自理能力达到要求或有所提高时,便在他的花瓣上印上五角星,比比谁的花瓣上五角星最多,最漂亮。这样,既注重了孩子们的个体差异,又为孩子的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家长来接送孩子时也能对孩子的自理发展情况一目了然,并能督促家长积极地与老师配合,共同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

  自闭症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孩子的共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四者认识一致、态度一致、言行一致、行动一致,才会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会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

  培养孤独症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任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自闭症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就能奏效的,要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开展。把自理能力的培养作为自闭症儿童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以生活能力为抓手,寻找自理康复训练的突破口,促进自闭症儿童的全面发展。

——获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组织的论文大赛三等奖(刘晓丽)

 

友情链接:

中方园校区:15981846548

共建合作咨询:19103817076(王老师)

地址:郑州市北环路中方园西区50号楼

Copyright© 2022 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 豫ICP备11008710号 技术支持:郑州做网站-华久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