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19103817076
座机1: 0371-65350376
座机2:0371-65351916
教授孩子通过 “给予” 表示分享(物品展示),这意味着给予孩子某件玩具后,孩子立即回以极感兴趣的表情,一旦孩子表现出有兴趣,就马上把玩具递给他,并把玩具作为一种奖励。
(1)张开一只手表示“给予”,拿起目标物品,并向孩子展示,展露具有强化作用的回应,如给予灿烂的微笑和眼神接触,并说:“好酷的小汽车。”在孩子的肚子上滑行小汽车,然后立即把小汽车拿回来,对着孩子说:“看,小汽车在这儿!”
(2)当你重复这些行为时,观察孩子如何拿起玩具,并期待地看着你的反应。通过“给予”的肢体动作做出回应,并提供完整的物品展示。
(3) 重复进行时,在做出肢体动作和相应反应之前,等待孩子的给予。现在你通过给予来分享,确保物品展示之后,总是把物品归还给孩子。
(4)最后一步是物品从“给予”到“展示”的过程。如果孩子给你一个玩具,先不要去拿,而是让孩子完全给出 “给予”的手势(如果有必要,让孩子的手保持稳定,直到物品展示结束为止,但不要拿玩具)。现在,你已提示和强化了“物品展示”这个动作。
(5)除了教孩子怎样 “展示物品”外,我们还需要教孩子对口头提示做出反应,“表现自己”。为此需要配上语言,“给我看看”,并伴随指向物品的 “给我”的手势,让孩子举起或面对这件物品。伸出手提醒孩子拿东西给你。但是,一旦孩子给你某件东西,先不要去拿,只是非常感兴趣地看着它,然后提供你在自发展示中使用过的相同的强化物。
当涉及肢体动作和目光对视协调时,不要改变你的期望值。这样做会违反将维持任务和学习任务相结合的原则,而且你会承担消退“给予”这个手势的风险。取而代之的是,开始要求间歇性凝视,可能每 4 次就要求1次。一旦孩子在调整“给予”手势的同时频繁凝视,接着就开始引发2-3次的“给予” 的手势。如果孩子能持续维持这个水平,那么就期望他表现多次。如果“给予”的动作不伴随目光对视,就不给予强化。在教学期间要留意孩子 “给予” 手势的出现频率,不要疏忽孩子“给予”的手势,否则你就是在冒消除这个手势的风险。要确保努力强化该动作。
注意正常儿童如何使用眼神和“给予”手势来实现共享和寻求帮助,这就是我们的范例!
这个程序的最后步骤是练习持久性。有时,不要对孩子的首次完整要求做出反应,即便这种要求伴随着凝视。假装看其他地方,等孩子重复这个请求,对第二次请求进行强化而不是第一次。教孩子将玩具放在你的正前方,继续强化,直至构建了稳定持久的请求为止。
经常用自己的共同注意行为指导孩子。随着孩子对这些日常规则的了解,把物品交给孩子,让他们来辅助你,和大家共同分享,你可以示范这些行为,帮助孩子学会如何应对,以及如何实施这些行为。应用我们前面探讨过的典型教学方法,提出要求(前提),提示孩子对此做出反应(行为),然后给孩子喜欢的东西进行强化。这样可以发展孩子对共同注意行为的理解和表达,促进社交伙伴之间的角色转换和协调。
中方园校区:15981846548
共建合作咨询:19103817076(王老师)
地址:郑州市北环路中方园西区50号楼
Copyright© 2022 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 豫ICP备11008710号 技术支持:郑州做网站-华久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