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19103817076

座机1: 0371-65350376

座机2:0371-65351916

康达视频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消息 > 康达视频新闻

自闭女孩“苦杏花”引起爱心杂志关注

发布时间:2014-10-15 阅读量:1467

  导读:受江西东林寺慈善护生会派遣,《慈护》杂志执行主编邢汶带队前往河南郑州、周口、驻马店、平顶山等地进行调研、走访,针对特困人群、艾滋病患者、癌症患者进行适时救助。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救助的自闭女孩小杏花引起《慈护》杂志关注。

康达救助的小杏花脱胎换骨

  近日,小编跟随《慈护》杂志执行主编邢汶前往郑州郊区走访小杏花家庭。热心的邻居告诉我们,杏花的父母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爸爸叫张松赤,今年49岁,有智力问题,不善交流,对家里鲜少关心,大部分时间在外流浪,一个月在家不过三四天。妈妈刘西萍今年41岁,患有精神病并伴随严重的癫痫,面容姣好,几年前面部因一次大火被大面积烧伤,鼻子、眼睛只剩一边,面目全非,心理遭受巨大打击,从此精神更加恍惚,生活无法自理,平日就在垃圾里捡东西吃。

  在这样的家庭中,小杏花从小缺少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怀,患上了多动自闭症。经常光着脚丫在街上乱跑,行为怪异,看见生人又打又骂,是邻居眼中的“坏孩子”。父亲为了防止杏花惹麻烦,用绳索把她拴在身上,小杏花就这样在哭喊和挣扎中度过了一天又一天。

  2013年8月,他们的故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网友的热烈关注。 经过好心人的帮助,小杏花被接到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接受了一年的康复训练。

  见到小杏花时,她恢复的不错,穿着一条花裙子,身上干干净净的,不时冲我们咯咯地笑,乌黑的眼睛眯成一道月牙,不再是去年那个朝人吐口水的脏娃娃。是康达的康复救助改变了小杏花一生的命运。

多重苦难的小杏花母亲刘西萍

  救助真的结束了吗?慈护团队陷入了深思……这个孩子的妈妈,也就是这个刘西萍,现在是什么情况呢?我们对社会救助行动充满了感恩,充满了无尽的赞美之情。然而,慈护关注的是聚光灯背后的,那些不为人注意的、没有被光明照耀到的角落。尽管这个事情不是慈护团队来河南的初衷,他们佛教徒也不具备参与救助的定向资金。但慈护团队心存善念又如何能够袖手旁观呢?慈护团队自己的良知、佛陀的教诲,也不允许他们与众生的苦难擦身而过。

  我们悄然来到郑州市二七区马寨镇王庄村,深入村民家里,了解详情。在社会大众洋溢着巨大的热情对杏花进行救助之后,慈护团队希望悄无声息地随喜这个功德,帮助到这位精神病母亲。

  在郑州郊区,当我们一路沿途寻访到刘西萍的家,走进这个破烂不堪的院落里时,只能用“可怕”来形容内心的感受。正午的阳光十分炙热,院子里充满光明,将这个长着荒草的院子照耀得十分诡异。在窗台上放着一个污秽不堪的老式收音机,豫剧声音很大,唱的是传统剧目《对花枪》,只有杏花的奶奶在听戏曲。

  一间没有窗户的小屋子,里面十分阴暗。没有床铺,地上堆满了饭馆扔掉的剩饭剩菜,苍蝇盘旋其上,当《慈护》杂志执行主编邢汶走近的时候,这些苍蝇根本不怕人,在他的头顶上盘旋。大部分饭菜都已经腐烂了,屋子里充满了令人作呕的腐败气息。小杏花妈妈刘西萍盘腿坐在一堆烂棉絮上,正在孜孜不倦地低着头,穿针引线,编织着毛衣。

  邢汶在刘西萍身边蹲坐了好一会儿,刘西萍才侧着身子,抬头看了他一眼,充满了笑意。尽管刘西萍的脸被火烧得十分恐怖狰狞,但还是能够感觉到她的害羞、善意和好奇。她突然说了一句:“你帮我穿这个针,我穿不过去。”邢汶接过她的那根毛衣针,和一堆乱七八糟的毛线,仔细看了一下,根本不知道怎么穿,而且,毫无疑问,也穿不了的,那些毛线都已经腐烂了。

  她盯着邢汶,恳求地说:“你帮我穿过去,你帮我穿过去,我好给妮打毛衣,天冷,我要给妮打毛衣”。

  小编问刘西萍:“你家妮多大了?”她把那团毛线举了一下,做了个手势,说:“俺妮三岁了,这么高。”在那一刻[FS:PAGE],我忍不住热泪盈眶了。在她永远沉沦于无尽黑暗的精神世界里,自己的孩子永远定格为三岁,永远定格为大火之前的美好记忆。她生命的唯一希望,唯一的功能,就是要把大火之前的毛衣打完。当她残余的身体感受到秋天的凉意时,她就会想起自己的孩子。然而,她完全不能记得,自己的孩子已经长大到六岁了。

  这个在精神黑暗中失去光明的女人,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爱足以感天动地,足以敬颂苍穹。

  经过邻里走访,而后与村委讨论之后,我们一致认为,将刘西萍全家送到福利院去照管,是最恰当的方式。因为她自己没有能力做饭,她丈夫也到处流浪,如果捐钱,她丈夫会迅速将钱全部花光。

  但是,从事实上说,刘西萍确实属于福利院应该收留的对象。但从法律上说,福利院收留刘西萍,于法无据。因为福利院收留的是民政局认定的孤儿和孤寡老人,精神病人不在福利院收留范围之内,福利院由财政拨款,资金有限,一个萝卜一个坑。所以,政策上存在这个障碍。

  我们通过与二七区中心福利院沟通之后,他们经过反复研究,表示,如果上级民政局同意,给下一个文件,他们愿意配合慈护的工作,收留刘西萍,并且安排门卫特别留意不要让刘西萍再跑出去流浪。

  而后,邢汶以《慈护》杂志执行主编的名义,给郑州市民政局写了一份“人民来信”。分别到郑州市民政局和二七区民政局找领导去递交。当他们问邢汶:“你是家属吗?”邢汶说不是。他们又问:“你是利害关系人吗?”邢汶说也不是。他们疑惑地说:“那你是什么意思呢?”

  邢汶只回答了一句:“我是个佛教徒。”

  民政工作人员立刻就明白了,不再发问,他们点点头,把邢汶的报告收下,很客气地告诉邢汶,一定会将报告尽快呈交领导。当邢汶深深鞠躬的时候,他们都站起来回礼。那一刻,让我感到作为一个佛弟子的坦坦荡荡和无上光荣。

  

救助故事还没结束,小杏花户口没有,家人不问,暂居在康达。

  在这封“人民来信”中,邢汶这样写道:“感恩郑州市民政部门的领导,您的善念功德,就是我们心目里的在世菩萨。在人情冷漠的西方国家,一个悲惨无助的生命走投无路的时候,或许只能无奈地等死;但在善良仁爱的郑州,这种情况绝对不会发生。您们给予小杏花、刘西萍母女光明温暖的安置之后,我们所有的佛教徒必会纷纷感叹,‘郑州真正是一座温暖之城,爱心之城,良善之城’。”

  过了大概四天时间,在沈丘县癌症村走访的时候,郑州市二七区民政局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来电话通知邢汶,领导已经在这封人民来信上给了批示,要求“妥善处理,及时反馈。”他们会召集福利院、财政、民政三个方面的负责人开个碰头会,尽快拿出一个稳妥的解决措施,一定解决问题。在慈护团队结束河南之行的时候,王庄村的村委会计通电话,说民政局的批示已经下达到村里,但刘西萍又跑出去流浪了,他们正在组织人手寻找,一旦找到,送到福利院,会第一时间电话通知。

  10月13日,《慈护》杂志执行主编邢汶与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负责人取得了联系,正设法对小杏花进行帮扶。小杏花目前还没有户口,办理户口需要与父母做亲子鉴定,2000多元的鉴定费哪里出?没有户口,进入小学上学是个难题;由于她的父母没有监护能力,小杏花还暂居在康达一位老师家中。小杏花未来之路何去何从?尚是未知。

  据了解,《慈护》杂志前身系庐山东林寺慈善功德会主办的《东林慈善》杂志,2011年后停刊。2013年春节前夕,东林寺方丈大安法师,殷殷咐嘱将杂志改版,放宽眼界,宏阔心量,办一份泛佛教、泛慈善的新刊,不拘一格。《慈护》杂志应缘而生。《慈护》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为指导思想,以护佑生命为根本宗旨,坚守“真善美慧”。关注社会现实,深信“慈悲改变当下,行动改变未来。”践行慈[FS:PAGE]善,令众生免于饥饿,免于恐惧,免于匮乏,免于黑暗,身心自由,生命解脱。倡导孝亲友睦,关爱弱势群体,参与动物保护,鼓励素食,推动简朴、节制、真诚、快乐的生活方式。慈护包括杂志、网站、美慧志工团队、慈善与修学的实践行动。

  江西庐山东林寺建成于东晋太元十一年(386年),为中国佛教净土宗发祥地,南方佛教中心,隋朝以后为全国佛教八大道场之一。位于长江南岸,庐山西北麓,南面正对庐山香炉、天地诸峰,北倚分水岭及上方塔,西北有香谷,东南有乌龙潭,地势雄伟。寺前明堂开阔,香炉峰呈趋拜之 势,千年紫烟不断,虎溪具眷恋之情,万载常流。历史上,与东林寺结缘的名流高士不乏其人,如佛陀跋陀罗尊者、智者大师、鉴真大师、李世民、刘遗民、谢灵运、陶渊明、孟浩然、韩愈、白居易、柳公权、王安石、苏东坡、李白、陆游、杜甫、杜 牧、杜荀鹤、刘长卿、王昌龄、李邕、王阳明、黄庭坚、周敦颐、岳飞、范成大、朱熹、康有为等等。寺内文物甚多,从东晋远公与西域经师译经驻锡的译经台,到清末康有为题刻的《柳公权残碑记》,时间跨度千余年,每一处古迹都寄寓着一段历史典故,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对中国传统文化也产生了至为深远的影响。东林寺自建造以来,迄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沧桑历尽,屡废屡兴。

  结束语:在这次救助活动中,慈护志工团队并没有耗费资金,只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了“推波助澜”的事情,起了“劝请功德”的作用。他们通过赞美、勉励、感恩的心,以及一封恳请的书信,为郑州市民政局铺设了广施功德的道路,也将为一个困境的母亲寻觅了一处安身之所。

  通讯员:星 语

友情链接:

中方园校区:15981846548

共建合作咨询:19103817076(王老师)

地址:郑州市北环路中方园西区50号楼

Copyright© 2022 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 豫ICP备11008710号 技术支持:郑州做网站-华久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