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19103817076

座机1: 0371-65350376

座机2:0371-65351916

康复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康复教育

你的支持,孩子的希望——写给普校的老师们

发布时间:2016-06-30 阅读量:843
      随着知识的普及和支持系统的扩展,自闭症对于很多人来说,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然而大部分人对于自闭症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身边见过到的案例上,很多人仍然会把自闭症和智障、弱智等同起来看待。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自闭症都伴随智障的。自闭症是一个谱系,从重度到轻度到边缘,极端的两个自闭症孩子的表现会完全不一样,一般人根本不能判断他们原来有着一样的自闭症的诊断。
  根据最新的美国精神疾病协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发布的精神疾病诊断标准DSM-5,自闭症谱系障碍按社会交流及局限重复行为这两类症状的严重程度被划分为三个等级,最严重的三级需要非常大量的支持,最轻的一级仍然需要支持,但支持的需求会少很多。一级的诊断标准中说明:社会交流方面,在没有支持时,其社会交流的缺陷障碍可被察觉到。主动发起社交互动有困难,对他人的主动接近出现不寻常或不成功的回应。可能表现出对社交的兴趣不足。比如,可以说完整的句子,可以交流,但无法进行双向对话,试图交友的方式怪异,往往不成功。在局限的、重复行为的方面的表现为行为刻板,干扰了一个或几个环境下的功能。活动间的转换有困难。组织和计划方面的障碍影响其独立性。从这个诊断标准,我们可以看到,轻度的自闭症孩子在有效的支持下完全有能力参与日常生活与学习活动。
  轻度或边缘自闭症的孩子,他们的表现会与正常发育的孩子有所不同,很多时候困难会以问题行为的形式表现出来。然而,在有效的干预下,这些孩子都有能力来学习,然后逐渐地融入他们的同伴中。在这个过程中,仅是靠家长们的付出与努力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呼吁社会各界的支持,在这之中,老师的支持尤其重要。
  融合教育在中国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一个新话题,有少数一些城市已经走在了前面,但为数非常少,大部分的孩子与家长仍然在苦苦挣扎。在过去的很多年,我一直都致力于教家长怎么做行为干预和早期训练。我始终对家长们强调,早期训练与行为干预是孩子将来去学校融合的必须条件,我们不能只是被动地等待他人的接纳与包容,而是要积极地去减少所需要的接纳与包容的度。我接触过太多努力的家长,在融合的这条路上走得非常得不容易。所以,我也希望我能往另一个方向努力一下,希望我能有机会与老师们分享我这些年来的经验,同时也借机普及自闭症与行为干预的知识与技巧。在了解的前提下,老师们或许就不会再视自闭症孩子为“洪水猛兽”,不会再觉得班上有一个自闭症的孩子是一件失控的事情。当老师们觉得“能”的时候,接纳的门也许就能被打开,或者开得更大一些——这是我的美好愿望。
  我个人认为,要能够在学校的环境中帮助、支持并且管理一个自闭症的孩子,以下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是必要的:
  1.了解自闭症的特点
      无论孩子的认知能力有多好,他们的一些固有的特点仍然会对他们在学校的活动带来困难。举例来讲,自闭症的孩子具有转换困难的特点,他们必须把正在做的任务完成才能开始下一个任务,而在学校的环境中,不管学生是否已经完成之前课上的任务,当下一节课开始的时候,孩子都必须中止当前任务,开始新的任务。这个时候,孩子就有可能会出现情绪问题。又比如,自症孩子有组织计划上的困难,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或任务,孩子可能没有办法和同学一样自己来计划和安排完成任务所需的步骤的顺序,甚至于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他们不做,只是因为不会做,而不是刻意不听老师的指令。
      如果老师能了解孩子的这些特点,提前给予一些引导,在过程中给予一些额外的帮助,很有可能就能避免大的问题行为的发生,同时给孩子学习和适应的机会。
  2.了解ABA(应用行为分析)行为功能分析与行为管理最基本的知识
  ABA是一门科学,基于ABA的行为分析和管理的方法,并不只适用于自闭症的孩子,而是适用于所有人群的。如果老师们能了解一些ABA的基本知识,不仅可以有效地帮助自闭症孩子,同时也会发现这些策略会非常有效地帮助正常发育的孩子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除了使用行为功能分析和特别制定的行为矫正程序来干预个体的特定问题行为外,ABA中也有一些策略是直接可以在教室环境中使用的,比如团体后效和代币系统。事实上,即使没有学习过ABA,很多老师已经在使用这些策略。如果能更系统地了解这些策略,相信可以进一步地提高这些策略的有效性,并且可以利用这些已经在用的系统来帮助特定的个体学生。
  3.利用环境的改变来减少孩子出现问题的可能性
在做行为干预的时候,我们强调要从预防、主动干预和被动干预这三个方面同时着手。简单来讲,预防是指从环境上进行改变,移除问题行为发生的导火线,从而减少问题发生的可能性;主动干预是指教导并且强化孩子使用正确的行为(如果孩子能使用正确的行为,那么问题行为自然就减少了);而被动干预则是指当问题行为发生时,我们尽量不强化该行为,这也可以帮助减少问题行为在未来发生的可能性。
      在学校的环境中,被动的行为干预几乎是不可能开展的,所以我们需要更多地在预防和主动干预这两个方面花功夫。而在这两者中,考虑到老师每天面对的是几十个学生,有大量的教学活动要展开,所以预防更为重要。比如,自闭症孩子喜欢规律性,不喜欢变化,不喜欢新的活动,所以当有变化或有新的活动的时候,提前告诉孩子,就有可能减少孩子的焦虑,从而避免问题行为的发生。又比如,针对孩子计划组织能力弱的问题,可以提供一些视觉辅助来帮助孩子。另外,对于不能长时间忍受吵闹的教室环境的孩子,可以安排频繁的休息时间(每隔一定的时间让孩子去教室外面休息几分钟,然后再回到教学活动中去)。这些都是有效的预防策略。
  4.建立个性化的教育计划(IEP),明确短期的学业和行为目标
  如果孩子的认知能力明显低于同年龄孩子,要求孩子完全跟上同学的学习进度也许不太可能。这个时候,最好能事先为孩子制定好他的学习计划。比如,对于基本能跟上进度的孩子,在学校的时候可以减少孩子的任务量,以确保孩子可以和同学一起完成任务;同时可以请家长帮助孩子在校外的时间做一些补习。如果孩子的进度明显无法跟上同学,则可以降低对孩子的学习要求,当然,如果要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案,助教可能就是必须的。如果孩子有行为问题,则需要在IEP中明确行为干预的目标、具体的干预方法、干预的执行人、以及预期完成的时间等细节,以确保这个问题被重视并且正在被解决。老师与家长需要定期讨论IEP的内容与目标,以帮助孩子持续的进步与成长。
  5.帮助孩子的社交融合
自闭症的孩子在社会技能上通常会有一些明显的不足,使得他们被排斥在同伴之外。对于已经具有基本社交技能的孩子来讲,我们常常会使用“同伴系统(buddysystem)”,让孩子与他的同伴结对,由同伴带领着孩子加入与同学的活动中。同伴系统通常需要学校特意安排,明确作为同伴的那个孩子的任务与责任,有时需要老师先进行陪伴教导,这样这个“同伴”才知道该怎么做去帮助孩子。同伴系统中的作为同伴的这个孩子需要以自愿为原则,老师可以选择和安排多个同伴轮流承担这个角色。一个好的同伴系统不仅能有效地帮助自闭症孩子提高社交技能,同时作为同伴的那个孩子也可以从中得到成长,所以它应该是一个双赢的系统。
      有一些自闭症孩子对于与同学的互动活动完全不感兴趣,相反他们更愿意与成年人(比如老师)相处或者独处。对于这一类孩子,在休息时间,可以安排孩子承担一些任务,比如帮助老师分发资料、在图书馆整理图书、在器材室整理活动用具等。通常大家会发现,自闭症的孩子会按教会的流程按部就班地执行好任务,并且享受这个独自工作的过程。
  一篇短文不可能涉及在自闭症孩子在学校中所需要的支持的方方面面。我仅希望能通过以上的举例,让老师们对自闭症孩子有一个浅层面的认识。老师们每天要带着几十个孩子,工作非常辛苦;但如果能有一些基础知识和技巧作铺垫,老师们也许会发现,接纳和帮助一个自闭症的孩子并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我仅以此文敲响学校融合之路的第一道门,并且会持续地再写一些文章讨论在学校可以使用的具体的策略和方法,以与老师们共勉。
 

友情链接:

中方园校区:15981846548

共建合作咨询:19103817076(王老师)

地址:郑州市北环路中方园西区50号楼

Copyright© 2022 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 豫ICP备11008710号 技术支持:郑州做网站-华久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