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的小浩(化名),蹦蹦跳跳,很活泼,但是别人问他,他却不搭理。也许不留意,你不会发现他不同于同龄孩子,而他其实是一个患有儿童孤独症和多动症的孩子。把他照顾得这么好的人,是他的外婆;教会他写字的,是他曾经的老师。
外婆悉心照顾
小浩和父母、外婆住在新港小区,由于父母工作忙,所以他是外婆吴阿婆带大的。吴阿婆说,小浩小时候身体不好,刚是婴儿时就曾经高烧一场,打了9天的针水,也不知道这是不是影响了他的发育,别的同龄孩子会张口叫人的时候,他还不会说话。“我们都以为是小浩发育晚,再长大一点也许就会说话。”吴阿婆说,没想到小浩到了4、5岁还是不会说话,家人着急地带他去检查,发现他原来患有儿童孤独症。
小浩学会了写字
知道小浩患有孤独症后,他的父母更忙了,因为他们想多挣点钱为小浩的将来做打算;吴阿婆也更忙了,她不但要照顾小浩的日常生活,还要接送小浩去“上学”。
吴阿婆说,小浩6岁的时候,家里觉得应该让他上学,多和外界接触,也许对他的病情有帮助,所以吴阿婆带着小浩回乡下上了一年小学。但是一年后,小浩没有任何改变,吴阿婆又带着他回了海口,让小浩进安宁医院接受训练。在那里他遇上了一位好老师,学会了写字。现在小浩被安排进了培智学校试读,虽然吴阿婆每天顶着日晒接送小浩,但她的脸上有了笑容。
“小浩平时在家喜欢写字。”吴阿婆说,房间的墙上贴着字表,他经常学着写,“他有时调皮,就要我写,故意指一些笔画多的字。”
老师爱心栽培
小浩最先学会写的是自己的名字,是由洪老师教的。洪老师是安宁医院儿康中心的一名教师,为患有孤独症的孩子上课,做引导训练,小浩就是洪老师的学生。“小浩当时是班上年纪最大的学生,但是他很多东西都不懂,又喜欢往高处爬,还是有一定训练难度的。”但是,洪老师发现小浩聪明又好学,而且记忆力很好,短短四个月的相处,小浩就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还学会了不少字。
教小浩识字是洪老师自己的想法,她认为,小浩虽然不会说话,但是他有自己表达感情的方式,他开心的时候会响亮地笑或者拍手,不开心的时候会尖叫,很多人不了解,甚至觉得是噪音。“所以我希望教他写字,让他习惯用笔表达心中的想法。”洪老师称,小浩有一次让她十分惊喜,因为他在纸上先写了自己的名字,接着又写了“爸爸”两字,最后写了爸爸的名字。她从中看到了小浩组织语言的逻辑性。
吴阿婆告诉记者,她曾偷偷观察过小浩上课的情景,她看到小浩非常听洪老师的话,虽然多动,但是洪老师说一声“上课了”,他马上就乖乖听话。有时小浩睡懒觉不肯起床,吴阿婆便说:“你还不起床,老师不给你上课了!”小浩就马上起床。
吴阿婆看到小浩的进步,对洪老师感激不已,但洪老师却称,这是她的工作,能让小浩进步,就是对她真心付出最好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