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19103817076

座机1: 0371-65350376

座机2:0371-65351916

社会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消息 > 社会报道

坚强星妈用爱撑起家的希望

发布时间:2016-10-25 阅读量:683
    丈夫突遇车祸离世,婆婆伤心过度卧病在床,半年后孩子被诊断出患有自闭症……面对接二连三的打击,鹤壁一杨姓女子不仅没有被击垮,反而自强自立,用柔弱的肩膀为婆婆和孩子撑起了一片天。如今,尝尽各种艰辛的杨终于再次收获了幸福,组建了新的家庭,同时孝敬着两位婆婆,成为社区孝老爱亲的典范。
突遭横祸,丈夫遭遇车祸不幸去世
    杨姓女子家住鹤壁市淇滨区建设花苑小区,杨和丈夫司玉学带着儿子张跃鑫、女儿司佳凝,与杨的两位婆婆刘连荣和张爱琴住在一起。虽说这是一个重组的家庭,但一家老少相亲相爱、和睦共处,令人称赞。
    张跃鑫是杨和前夫张玉亮的儿子,今年14岁。杨和前夫于2000年结婚,婚后,婆婆刘连荣便与他们生活在一起。一家人过得虽不富裕,却很幸福。然而,这幸福的日子在2003年6月的一个凌晨戛然而止,张玉亮遭遇车祸去世了。
    “得知这个消息时,我整个人都懵了,不敢相信这是事实。”杨感到天都塌了,瘫坐在地上泣不成声。她的婆婆承受不住丧子之痛晕倒在床上,孩子遭受惊吓后哇哇大哭。杨突然意识到,生活还在继续,年迈的婆婆和仅1岁的孩子还需要她照顾,她不能倒下,必须打起精神,撑起这个家。
祸不单行,儿子被查出患有自闭症
    福不双至,祸不单行。丈夫去世后,儿子小跃鑫又被确诊患有自闭症,这对杨一家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由于经济拮据,杨只能在鹤壁当地为孩子进行康复训练。白天,小跃鑫在训练中心训练,晚上,杨和婆婆刘连荣在家里帮助小跃鑫训练。为了孩子能像普通孩子一样生活,婆媳俩数年如一日坚持帮孩子进行康复训练,一天也没有间断。
    付出总有回报,在杨和婆婆刘连荣的悉心照料下,小跃鑫进步非常明显,同龄孩子能做到的事他基本也能做到。6岁时,小跃鑫用一个暑假学会了汉语拼音,还会写一些简单的字,能算简单的加减法,做好了入学准备。但是,杨知道,要想让孩子接受正常教育,并非易事。
    杨跑了很多学校,碰了很多次壁,最终,她的诚心打动了一所小学的负责人,小跃鑫顺利入学。由于自闭症儿童有时行为不受控制,杨和婆婆刘连荣决定陪读。“杨实在忙不过来时,我就去陪跃鑫上课,我坐在他旁边,一是看着他不要来回走动,不打扰别的孩子学习,二是把老师讲的内容我再给他讲一遍。”刘连荣打趣道,老了老了,又跟着孙子重新上起了小学。就这样,婆媳二人克服各种困难,坚持陪读5年多,直到刘连荣心脏病复发住院才结束。
    “婆婆一病,我白天不仅要上班还要伺候婆婆,实在抽不出身来陪跃鑫上课,无奈只能让他辍学。”谈起这些,杨埋起头不停啜泣,她一直觉得亏欠了孩子。“跃鑫能够恢复到这个程度,学会这么多知识和技能全是你努力的结果,你已经做得比常人好一百倍,不要再自责了。”全家人一起安慰杨。
为了孩子,重组家庭收获幸福
    自闭症儿童比正常儿童更需要一个完整的家。2008年,在熟人的介绍下,杨认识了现在的丈夫司玉学。忠厚善良的司玉学被杨的坚强、孝顺、贤惠所吸引,下定决心要与她一起撑起这个多灾多难的家,陪伴她、呵护她。
    “玉学在我住院期间天天来医院看我,喂我吃饭,给我擦身,甚至端屎接尿。我给杨说‘这个男人中!’”刘连荣说。原本就被司玉学所感动的杨有了婆婆的鼓励,终于在2009年再次走进婚姻殿堂。
杨再婚后,司玉学的母亲张爱琴跟儿子儿媳生活在一起。为了减轻儿媳的负担,刘连荣从家里搬了出去。“俺妈身体不好,必须有人照顾她,我不会让她一个人过的。”杨说,“俺现在的婆婆是个通情达理的人,也是个热心肠,很快就同意了。”刘连荣又搬了回来。
    2011年,杨和司玉学的女儿司佳凝出生了,全家人都非常高兴。杨、司玉学更加努力地去工作和照顾家庭,一家人越来越亲近,也越来越幸福。“两个婆婆相处和睦;爱人对我呵护有加;跃鑫生活可以自理,孝顺懂事,能当爸爸的帮手;佳凝乖巧懂事,与哥哥相亲相爱……我觉得我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谈起这些,杨眼角泛起了幸福的泪花。
 

友情链接:

中方园校区:15981846548

共建合作咨询:19103817076(王老师)

地址:郑州市北环路中方园西区50号楼

Copyright© 2022 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 豫ICP备11008710号 技术支持:郑州做网站-华久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