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19103817076

座机1: 0371-65350376

座机2:0371-65351916

社会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消息 > 社会报道

自闭症康复领域开启送教上门新模式,你欢迎吗?

发布时间:2016-10-31 阅读量:619
    近年来,随着自闭症儿童不断增加,截至目前,全国约有近千万人,这个数字每天还在继续增长。绝大部分自闭症儿童需要进入康复机构进行训练,而与自闭症儿童不断增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康复机构的数量和质量却发展较慢,尤其是一些大型的口碑良好的能接受较多孩子的康复机构更是少之又少,而且大型机构多集中在北上广等大城市,这就造成自闭症儿童康复遭遇难点和瓶颈。
    日前,除了专业的康复机构训练之外,越来越多的国内康复机构也开启了自闭症康复领域送教上门的探索与尝试,即由一位特教教师把对自闭症儿童制定的康复训练和学习内容、学习计划带到该自闭症儿童家中,并对其实施计划、评估和训练的过程。
    这一探索和尝试在更多城市不断发展,开拓了一条新的康复教育路径,但是这条探索发展之路也并非一路平坦,自闭症康复领域“送教上门”究竟离我们还有多远?现状如何?未来之路将如何更好更稳地走下去?
产生:“零拒绝”教育  保证特殊孩子受教育权利
    20世纪中叶在美国出现了一种教育思想,那就是“零拒绝”,这种思想认为所有残疾儿童(包括自闭症儿童)都应接受免费的、适合他们需要的公立教育。各级公立学校都要为残疾儿童提供教育和有关服务,不应以任何理由拒绝他们入学。而在90年代初期国际特殊教育领域又出现了一种新思想和做法,被称作“全纳教育”,主要是指教育要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为普通儿童设立的教育机构也应接收所在地区的各类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少年儿童,并为其提供适应其需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活动。国际社会也作出反应,建立了相应的法规条文来支持这两种思想,强调每一个儿童都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
    在这两种思想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入了特殊教育学校,而有轻微残疾的学生则进入普通学校进行随班就读。但是在社会中还有一些带有严重残疾的儿童仍被关在家里,无法接受教育,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儿童由于严重残疾只能躺在床上不能坐起来;有的儿童行为问题严重,带有攻击性行为,家长不敢把他放到集体环境中,怕造成伤害事件;有的是因为家庭困难,父母要上班赚钱无人接送;有的家庭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残疾孩子就更加封闭,不让外界知道孩子的存在,整天把孩子关在家里。针对自闭症儿童来说,也或多或少存在以上几个难点,尤其是自闭症儿童本身的特殊性,导致他们无法真正进入普通学校融入社会,实现百分百的融合教育和随班就读。
    在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成为各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下,家长虽然也可以选择“融合”,在融合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我国将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有机结合,提出了随班就读的实施办法。
    但是,在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实际推动和落实过程中,仅是解决了部分轻度自闭症儿童的教育问题,仍有大部分自闭症儿童的学校教育难以解决,申请入学遭拒绝和就读过程中被劝退的现象屡见不鲜。与此同时,诸多问题也显而易见,如随班就读政策不到位,社会支持保障不完善、融合教育质量堪忧等等,使得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发展之路举步维艰。
    如何使自闭症儿童都能接受教育,享受到教育的权利,在各国教育领域的不断探索中想到可以把教育的场所转移到该儿童的家里,使其在家里就能受到教育,而且这种方式是能具体操作和实现的。因此,送教上门的思想就渐渐为人们所共识,开展自闭症康复领域送教上门就显得迫切而势在必行。
    目前,国内自闭症儿童康复绝大多数采取的是由政府牵头和民办组织独立开办的康复机构,将自闭症儿童集中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以及集体课程的训练。
    这种集中训练的方式虽然有诸多优点,诸如便于家长直接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也方便患儿家长择优选择和方便托管训练。
    但是相比较康复机构的集中训练,这种集中给自闭症康复家庭带来很多障碍:第一、好的康复机构及教育资源大多集中在北上广等一线大城市,有些二线城市也有知名度较高的康复机构,比如青岛以琳、郑州康达,但是也属于高消费城市,大多数家庭都是因病到处奔波,异地治疗,生活开支已经很大,有些家庭更不能放弃手中的工作,所以不能长期到外地干预训练;第二、低龄儿童训练至少需要父母一方全天协助训练和全面照顾生活,家庭成员身体状况,工作状况都无法长期满足这一团队需求;第三、大城市生活开支较高,而康复训练又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经济上的开支对大多数家庭都是难以承受的;第四、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融入家庭和社会,而首先要融入的就是自然的家庭环境、人员关系、周边设施、社会活动等等,长期在外地训练,并不是最理想的训练环境未来状态。
基于此,自闭症康复领域送教上门就成为一种必然和大势所趋。
方式:从单一到多元  资源整合发挥最大效能
    自闭症康复领域送教上门,简单来说,就是康复机构选派一名老师进入自闭症儿童家中,按照针对该儿童制定的康复训练和学习内容、计划,对其实施评估、计划和康复训练的过程。此种方式仅限于机构和孩子在同一座城市,每天早晨进入家庭,晚上离开,训练时间和普通学校的上学时间基本一致。
    除此之外,在北上广等一线大城市也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在北京一家知名康复机构,采取每隔一段时间走访一个中小城市的形式,当地由家长群自发组织地接,选取临时的场地开展孩子现状评估、未来短期指导、教育方向规划、康复知识讲座、家长训练指南等内容的技术普及工作。后续又加以网络远程教育跟踪指导的模式,以及在当地帮助家长自发组成训练室,开展固定的日常干预训练,使家长们经常得到一线机构最新的技术手段,也方便学习交流促进。
    首先从北上广等一线大城市以及郑州、青岛等自闭症康复机构开展较好的城市开展自闭症康复领域送教上门,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而与师范类高校的资源结合及有效互补也成为送教上门新方式的有益探索和尝试,能够有效弥补专业特教老师队伍,尤其是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老师的短缺,更能进一步提升特教老师专业素质和技能。
    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在这方面的探索和尝试走在的国内前列。他们在多年康复教育积累中,面对生源增多、外地患儿来郑训练不便,但是训练场地及特教老师有限的矛盾,联合郑州大学美术学院、河南工业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州大学、郑州师范学院等高校,建立高校实践基地,并针对特教专业学生开展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培训及指导,让更多学生及志愿者成为特教老师送教上门的助手,更好地服务自闭症患儿家庭,为困难家庭提供便利与高效的送教上门。
    再次,联合社工组织,发挥社工及志愿者的最大化作用也是确保送教上门能够高效、全面、有效、持续开展的一种有益的补充。社工的理念是助人自助,也就是确保人们的日常生活能够正常运行,协助各个机关或政府稳定社会的力量之一。社工跟政府首先是伙伴关系,他是专门为人服务的;其次,社工通过调查和服务实践,了解到政府社会服务的缺陷和不足,会代表民众对政府的工作提出建议,促使政府把应该做的事情做好。而自闭症等特殊儿童的教育和政策扶持也是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两者的结合将对政府关注扶持特殊教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每一个特教老师送教上门时配备一名社工人员或者志愿者,对于特殊儿童康复训练及教育,文明互助社区及和谐社会的建设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利弊:改变观念  探索多方合作新模式
    由于自闭症儿童存在社会沟通交往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难以应对变化的环境,有些甚至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因此,他们需要在进入学校之前,接受一定的康复训练或适应性课程教育,以便更好地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在现有的学校教育模式和资源条件下,中小学自闭症儿童的个别化教育几乎处于空白,因此,开展自闭症康复领域送教上门能有效弥补学校教育模式的单一和资源的匮乏。
    自闭症康复领域开启送教上门的不断探索和改进,有利的一面使康复机构找到了更切合的方式和有效的路径,使更多的孩子早日得到了及时的康复干预,对于提高日后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减轻全社会的负担与压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有些家长也缺乏相应的康复训练知识,甚至因为忙于工作负担孩子的康复费用,而无心也无力再自己学习康复训练,无法在家陪孩子一起进行康复训练,因此送教上门就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缺憾。一方面可以通过专业特教老师上门康复训练,以专业视角和专业训练方法提高孩子的各项能力;一方面减轻家长精神方面的负担,在家庭中的训练更放松、更能通过自然真实的环境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融入游戏和训练中,在玩中学,学中玩。
    在送教上门的积极有益探索中,既方便了家长,对于康复机构来说,也有效节约了场地,对于因为高昂租金和场地限制的康复机构来说,只要培养和输送更多的专业特教老师即可,也可以专注提升特教老师的专业水平。而康复机构则可以针对那些因为器材、教学设备等特殊需要而必须到机构训练的孩子提供更专业、更有效的康复及强化训练。
    送教上门作为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有益尝试和良性补充,它解决了部分程度较轻的自闭症儿童的学校教育问题,也为在诸多条件制约下无法定期接送孩子到康复机构的家庭提供了便利。
但同时,送教上门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郑州市金水区孤独症康复协会会长张桂娥提醒,送教上门是一次有益的探索与尝试,但是自闭症特教老师送教上门也需要一定的安全性和制度保障。康复机构一定要做好对特教老师的档案管理和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与有效执行,并加强对送教上门老师素质教育。
    目前送教上门只存在于大城市和有条件的中等发达城市,对于全国众多的县级城市来说,包括自闭症儿童在内的特殊儿童依然有庞大的数量,但是因为其信息的闭塞和康复训练条件和老师数量的限制,连专业的康复机构都屈指可数,更谈不上送教上门开展一对一康复教育。城市发展水平的不均衡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自闭症儿童教育水平的发展,这也是现实所面临的亟需解决的矛盾。
    另一方面,对于如何筛选符合条件的自闭症儿童以及家庭开展送教上门,也是一项耗费体力、脑力和财力的工程。筛选的目的是让那些有条件的儿童进入学校接受教育,因为学校是一个系统的、多元的、资源丰富的、动态的教育环境,更有利于学生发展,而将那些真正无法实现到学校接受教育的自闭症儿童作为送教上门的对象。
    在筛选过程中需要对每一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充分地了解,与家长交流,观察儿童,有时也需要借用一些相关的评估工具。但有一些情况可能是家长由于各种原因阻碍自己的孩子接受教育和训练,那就需要和家长进行沟通,解除家长的思想包袱,给家长灌输正确的思想,使他们改变观念、解除顾虑,尽早让孩子接受教育及康复训练。
    可喜的是,近年来,教育和残联等各级部门都在号召专业知识普及的活动,集中在大城市里的一线主流康复机构开展了“走出去,送下来”的康复方式也逐步延伸到了地级市和经济落后的县城乡镇。
    我国有近四千个县级行政区域,绝大多数康复家庭没有机会走入北京星星语、郑州康达等这种国内知名康复机构。因此,教育和残联也希望这种送康复教育外出上门的服务不断探索和改进,找到更切合的方式和有效的路径,普及到更多地区,使更多的孩子早日得到及时的康复干预,提高日后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减轻全社会的负担与压力。
未来:并非一路平坦  坚定步伐才能走得更远 
    自闭症康复领域送教上门已然是一种趋势,让自闭症孩子走出家庭、融入社会,实现融合教育必然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送教上门目前在国外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中已经较为普遍且行之有效,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与引导。家庭、社区和学校的支持体系有待逐步完善和进一步提升。
    家庭和学校的合作支持以及儿童所在的社区支持都能够为自闭症儿童提供最少受限制的教育环境,利于儿童的社会交往和沟通能力的提升。实际上,学校与家长缺乏密切的配合,特别是普通孩子的家长和普校老师对送教上门的态度给真正的送教上门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尽管联合国在每年的4月2日设立了“世界自闭症日”,旨在提高人们对自闭症的研究诊断和自闭症患者的关注,但大众对自闭症的认知还只是停留的表面,在“孤独症网”年初开展的一项针对自闭症相关内容的市场调查中可以看出,仍有相当一部分人群对自闭症知识缺乏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很多人对自闭症表现出惧怕和不能接受。同时,在对家长的调查中了解到,家长反映75%以上的自闭症儿童在社区和学校没有朋友或少有朋友,对自闭症孩子的态度仍然是排斥和冷漠。
    因此,推进自闭症康复领域送教上门还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第一、国家政策的支持是重要的一环,只有国家大力扶持,给予更多优质康复机构和特教老师资金及资源的支持,才能保证送教上门的有序开展。
    第二、正如人才市场对于保姆、保洁和钟点工等特殊工种上门入户服务的需要,自闭症特教老师送教上门也需要一定的安全性和制度保障。因为虽然是老师上门授课,但是也无法排除老师素质的良莠不齐,以及家长对于孩子安全性的要求,因此,康复机构的选择一定要核实和认准有专业资质和国家相关部门认可的服务范围的合法机构,这样才能保障输送的老师专业素质和教育水平;同时,康复机构一定要做好对特教老师的档案管理和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与有效执行与追踪,并加强对送教上门老师人格素质的教育。
    第三、做好与所在社区的联系与沟通,也可以与社区联合开展送教上门服务,获得社区的支持和场地提供。
    第四、制定自闭症儿童送教上门方案首先要征得家长同意,再由专家、教师、医生及家长共同来完成。家长的积极投入能给方案的制定带来许多便捷,操作性也就更强。整个送教上门方案的内容也应当包括目标的制定,确定教学训练内容、送教的时间、人员等信息。
    对于从没有接受过教育的自闭症儿童来说,目标不宜定得太大和太广,可以有一定的针对性。比如,可以针对对象的语言缺陷、对象的认知行为或是对象感统方面的能力,也可以是与对象的交流、沟通等其中任何一个方面来制定目标。
    第五、针对自闭症孩子的送教上门要安排好送教的时间和人员。送教的时间一般要相对稳定,家长也尽量在场,这样对自闭症孩子来说也有一个适应过程。同时,家长可以在旁边进行配合、学习,以便自己在家中也能用相同的方法对孩子训练,增加孩子训练的频率。
    对于送教的人员也要制定相对应的目标和任务。比如专家主要评估所制定的方案方向是否正确、训练是否有效以及指导教师顺利开展教研工作;特教教师主要负责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的实施、评估以及对家长进行训练指导;社工和志愿者是上门服务、提供帮助、配合特教教师开展各种活动的参与者。一般每次送教上门为一至两位人员,这三类人员可以交叉配合,完成送教的任务。
    自闭症康复领域送教上门看似是如老师上门家教一般的轻松容易,但是对于自闭症家庭来说,却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益求精、耐心细致,训练、记录、评估和反馈缺一不可。送教上门还有很多环节需要完善,未来之路也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地走下去,只有去其弊端,发挥有利作用,唯此,送教上门的探索和尝试才能走得更稳、走得更远,送教上门才能离我们更近。
 
友情链接:

中方园校区:15981846548

共建合作咨询:19103817076(王老师)

地址:郑州市北环路中方园西区50号楼

Copyright© 2022 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 豫ICP备11008710号 技术支持:郑州做网站-华久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