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19103817076

座机1: 0371-65350376

座机2:0371-65351916

社会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消息 > 社会报道

7个自闭症孩子的“融合实验”

发布时间:2017-06-08 阅读量:1149

  不对视、不问、不答、不听、不看,甚至行为刻板、怪异,不接受改变,当具有这些特征的自闭症孩子到了上园、上学的年龄,他们能否和普通孩子一起在大环境下开启学习生活?

  眼下,包头天使家园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负责人郝英华正在进行的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实验,就是想尽早矫正这些孩子的行为,帮助他们逐步融入普通环境。经过一年的探索训练,天使家园融合班的7个自闭症孩子现在已经可以走入幼儿园,和普通的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一起学知识。

  然而,对郝英华而言,让这些孩子能走入普通小学读书,仍然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期间不但需要孩子们的努力,更需要康复老师不断总结经验、执著前行。

  从抵触到接纳的“自我突破”

  外表看起来十分纤弱的80后郝英华是一名自闭症儿童康复老师。师范专业毕业后,她在广州一所自闭症儿童学校当起了老师。2010年,她回到包头创办了天使家园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在摸爬滚打中一路走过6年。

  去年,郝英华有了一个新的想法,她在天使家园设立了一个有7个孩子的融合班,通过孩子们半天去幼儿园学习生活,半天来中心做康复训练的方式,开始了一次探索性的融合教育实验。

  “7个自闭症孩子基本是中班水平,我们选择了胜利幼儿园作为融合教育的合作试点,一般每次只带2、3个孩子过去,有3名老师跟踪辅助。” 郝英华惊喜地发现,去年10月12日,当他们第一次带着乐乐等两个孩子来到幼儿园的时候,情况远比他们想象得要好得多。

  进班打招呼,没问题;找座位、上卫生间、喝水没问题;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也同样表现正常。在户外活动中,自闭症孩子能够与其他儿童手拉手做简单的集体游戏,跟随老师做简单的动作模仿游戏,轮流游戏能够耐心等待,只是偶尔有乱跑的行为。

  当然,也有的自闭症孩子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和情绪行为。在一次融合教育过程中,一个叫豪豪的小朋友就是不愿意走进普通幼儿园,跟随的辅助老师一开始拿出孩子感兴趣的橡皮泥缓解孩子的情绪,转移他的注意力,最终孩子在哭闹了一会儿之后进入幼儿园大门。

  随后,为了进入中班教室,辅助老师和孩子妈妈下了很大功夫,无论妈妈怎么“恐吓”孩子,豪豪就是不愿意进入。无奈,辅助老师只好暂时放弃,先和孩子玩起了轮胎。在玩的过程中,孩子顺利穿过楼道,就在其他孩子关注老师授课内容的时候,辅助老师顺势将豪豪成功带入课堂。之后老师要求他回答问题、上卫生间、排队、一起游戏,融入过程顺利完成。

  另一个小朋友轩轩的表现也让老师们一度感到“头疼”。在踏入幼儿园的第一刻,他就被幼儿园的环境吸引住了,这个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的小家伙儿什么都想尝试一下,很难安静进入课堂,幼儿园的老师们好不容易将他“制服”,安坐到自己的椅子上开始教学,集体回答问题,轩轩参与得很好。回答完毕,老师开始要求小朋友轮流举手来回答问题,第一位回答问题的是个小姑娘,但就在小姑娘上去的那一瞬,轩轩也窜上去了。辅助老师一边解释一边将轩轩带下讲台,这下轩轩开始“大闹天宫”了,就要跟老师对着干,你让我坐下我偏不,你不让我坐我偏坐,几位老师轮流解释都无济于事。

  折腾20分钟左右,轩轩突然又对教室里小朋友们的接水管玩具感兴趣了。辅助老师注意到这一点,将随身携带的雪花片作为代币计数给孩子,集满6个可以换取一段水管,就这样一上午的课程得以顺利进行。最终到上午课程结束,轩轩换取8段水管拼好一个长方形,再没有很大的情绪波动。

  放学时他和代课老师挥手再见,见到妈妈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妈妈,明天再来这个幼儿园好不好?”

  渴望上学后能真正融合

  在融合教育中,孩子们的点滴进步让老师们惊喜,同时,孩子的不足之处老师也作了总结。

  老师们发现,这些孩子面对老师的集体提问很难跟小朋友共同回答,欠缺主动性和参照能力;与同伴交流沟通也有欠缺,对于其他儿童的主动示好不懂得如何回应。即使在老师的辅助下,也只是简单的语言上的模仿,很难维持与其他儿童的友好关系。

  这些融合教育也给了老师们更多的启示:要始终把孩子们的社交作为干预的重点,通过小组课的学习培养集体意识,从而让孩子们学会听从集体指令,提高适应能力,强化师生互动及指导下的同伴互动。

  融合教育一年多,家长们也欣喜地感受到了孩子身上的明显变化。

  “现在我最大的希望是孩子上学后能真正融合到正常环境中。”5岁半的小鱼在康复过程中的进步,给了他妈妈更多的期望。

  看起来十分帅气的小鱼3岁时才发现患有自闭症,去年3月份来到天使家园做康复训练,妈妈就一直陪伴着他上课,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康复效果明显。

  “过去语言能力比较差,比如我们问他几岁了,他会重复问一句‘你几岁了?’现在,他会对你问的问题有所回应,在家跟爷爷奶奶也可以做简单地交流。其他方面也有进步,去年连笔都握不住,后来一直练习描红,现在手灵活多了。”妈妈拿出几张他描过的纸,神情里露出掩不住的欣喜。

  对于今后孩子能否融入大环境,妈妈心里更多还是担心:“如果小学就融入不好,那就只能另找出路了。”她告诉记者,孩子对音乐比较敏感,“他现在开始学电子琴,谱子教两遍就记住了。”

  郝英华也为孩子们的将来担心。她说,她认识的一个自闭症孩子现在在普通小学上四年级,妈妈一直陪伴着他上课,但他的成绩不计入班级成绩。“现在愿意接纳自闭症孩子的普通学校不多,在这方面我们还需要不断努力。”

  让郝英华欣慰的是,在国内,自闭症孩子教育也有成功的案例。“有的自闭症孩子能顺利读到博士,很多孩子在音乐、绘画方面有自己的特长。”而在她的融合班里,现在孩子们小组学习的能力基本具备,这也奠定了进入集体学习的基础。

  回想当初,从亲子班以一对一的课程为主开始康复训练,之后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帮助下,孩子们的能力慢慢增强,逐步过渡到融合班,然后再以小组教学为主,针对短板加以个训辅导,最终让孩子都有了可喜的进步。

    

友情链接:

中方园校区:15981846548

共建合作咨询:19103817076(王老师)

地址:郑州市北环路中方园西区50号楼

Copyright© 2022 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 豫ICP备11008710号 技术支持:郑州做网站-华久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