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训练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张桂娥——随笔3
发布时间:2010-11-30 阅读量:1089
今天在办公室遇到三个不同的孩子,他们年龄都在四岁左右:一位是孤独症孩子(已经训练过三个月)、一位是语言障碍孩子、另位是一般孩子。他们同时在玩茶几上的积木(玩法各不相同),在我和她们妈妈交流的过程中,后两个孩子会不停以探究的目光抬头注视我们,但第一个孩子很专注在自我摆相同积木的游戏中,始终不关注我们的谈话。
我有意突然站起来到他们身边,装着以气愤的口气大声说:哎!你们为什么玩我的玩具,都给我拿过来!!孤独症孩子抬头看我一眼,又看妈妈一眼,再看看我的脸色,离开桌子走开了(对他来说已经有很大进步了);语障孩子听到我的吼声后,看我一下,立即扑到妈妈怀里“哇”地哭了起来;另位孩子的表现让我忍不住笑出了声,他的反应是:抬头看我,并对着我鬼笑:“烦人!别闹了!”然后继续玩他的(别打扰我,我知道你们是和我装着玩)。
三位孩子对我相同情绪的解读明显不同:
孤独症孩子只对我面部表情有解读(这也是他的进步),不喜欢你我就逃避了事!
语障孩子对表情、语气、语调同时有解读,但他没有深层解读我心理的真实意图!
一般孩子能通过语气、表情、声调等,再联系环境信息,透视人物内心世界真实信息!(前边在花园里玩的两个小姑娘,她们的表现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所以他能泰然处之继续玩他的!
通过对三位不同孩子观察,我们不难看出,即使孤独症孩子经过了几个月的训练(必须是适合孩子的科学训练),他各方面能力都有所提高,但他的核心障碍还是存在的。大家可能都听到过甚至也见到过,让我们无可奈何的例子——孩子认识很多字、会背很多唐诗、甚至会几国外语、有的还考到了十级钢琴师的证书等,但就是无法与人建立正常关系、无法进行有效沟通及无法进行创意性思维(遇到复杂的问题不能以变通的方式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