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19103817076

座机1: 0371-65350376

座机2:0371-65351916

个案分析

当前位置:首页 > 康复教育 > 个案分析

家长如何在家庭环境中给自闭症孩子发指令

发布时间:2011-07-18 阅读量:1043

    文/ 朱小娜     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  康教部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孤独症,孤独症群体在全国占有的比例也在提高,这就要使我们必须找到一种有效的途径来解决这一难题,而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将来这一类的孩子能够自己照顾自己的衣食起居或者是能够有自己的一技之长,立足于这个社会。要做到这些,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么我们就要一步一个台阶的给孩子做,自闭症的学习不是阶段性的(包括其他的孩子也是同样的),要像毛主席说的,要活到老,学到老。对于这一类的特殊人群,发现的越早,干预的越早,孩子康复的几率就越大,而这样的群体,最初的干预是什么呢?我们在家庭中要怎么样的来做呢?

    在与家长接触,交流的过程中,听到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问题。“孩子在家中或者是在我的面前是一点都不听话。”那么孩子有这样的情况存在,是孩子在我们的面前就是不听话,还是我们没有找到适合孩子的方式呢?又或者是孩子在我们家长面前就是有这样的心理问题存在,是故意的呢?在老师面前与在家长面前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呢?其实换句话说,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指令。

    ABA是孤独症教学常用的一种方式,而“指令”有时教学的第一要素,也是我们教育孩子的启动器。能否找到打开这把锁的钥匙那是关键所在。而在家庭中我们应该怎么样的来把握指令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指令的四要素是什么?(指令—反应—结果—停顿)我们在家庭中要给孩子发什么样的指令?要让孩子有什么样的预期的反应?孩子不明白怎么做的时候,我要怎么样的来辅助孩子?这些都是我们在发指令的时候这就首先要明白的。另外我们要把握好发指令的原则(简单,明了,统一性)在发指令的时候,我们要给孩子一定的时间反应,发的二次指令一定要与第一次的指令是同样的。并且孩子无反应的时候,在二次指令发出之后5秒钟后,若是孩子没有反应再进行辅助。很多的时候我们都是一边发指令一边让孩子来做,或者是我们发出指令之后,没有给孩子反应的机会就立即的辅助孩子。这样就会造成孩子对我们的过于的依赖,在我们家长面前,即使会做的也不好好的配合我们。

    其次,我们要明白我们所发指令的意义是什么?要明白孩子现在学习这一项内容的时候与家庭中的情景是否相吻合。在家庭中我们要发一些家庭中的指令而不是让孩子刻板的学习一些无意义的动作。(摆摆手,跺跺脚)家庭中我们可以结合当时的情景让孩子来学习。如:这个时候要吃饭了,我们可以让孩子听指令“拿碗,搬椅子”等等一系列的与此时相关的活动。灵活多变的让孩子来学习。同样的是提高孩子的配合意识,理解能力,听指令的主动性。但是环境不同,我们学习的内容会稍微的有一些调整,但是我们的目标是同样的达到了。

    再次,学习一项内容时,里面会有很多的小的内容贯穿其中,会有很多的细节的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注意了。让孩子学习一项内容时,要求不一样,那么孩子在去执行这个指令的时候就会有不同的效果在里面了。如:我们让孩子去扔垃圾的时候,我们拉着孩子去扔垃圾是一种效果;孩子自己慢吞吞的,一蹦一跳的去扔垃圾又是一种效果;孩子拿起垃圾,一步一步的,规规矩矩的走到垃圾篓的前面扔完垃圾回来又是一种效果。其实一项内容的要求不一样,那么孩子就会有不同的效果,每一个环节都要求到了,孩子做事的独立性,常规意识,做事情的专注力都会有很大的改善的。

    有的人也许会问,指令对于最初的刚开始学习的孩子比较的适合,那么对于那些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孩子也同样的适合吗?我觉得[FS:PAGE]指令对于每一个不同程度的孩子都是适合的,只是我们在发指令的时候方式要有所改变,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接受的方式上面来发指令。一个孩子一种发指令的方式,要针对孩子发指令。理解好的,我们可以把比较直白的指令复杂化。脾气倔强但是心里明白的,我们可以用心理诱导法,转变发指令的语气。故意闹脾气的,我们就必须强制的让孩子来做,让他明白我们是不会向他妥协的,这样他就会乖乖的配合了等等。重要的一点是要把握好孩子的心理给孩子发指令。这样我们就能够掌握主动权,让孩子更好的学习。

友情链接:

中方园校区:15981846548

共建合作咨询:19103817076(王老师)

地址:郑州市北环路中方园西区50号楼

Copyright© 2022 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 豫ICP备11008710号 技术支持:郑州做网站-华久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