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19103817076

座机1: 0371-65350376

座机2:0371-65351916

个案分析

当前位置:首页 > 康复教育 > 个案分析

自闭症儿童不稳定情绪的矫正

发布时间:2011-09-23 阅读量:1088

一、案例介绍

  (一)基本资料

  鲁某,男孩,出生于2006年6月30日,现今已经5岁,为足月生产。母亲孕期从不吸烟,饮酒。母亲在怀孕期间曾有高血压,心理压力也较大。出生时,生产较困难,但

  无窒息现象。其他情况均正常。鲁某3个月会翻身,8个月会爬,在9个月的时候会说三、四个字,1岁会走路。对药物无过敏史,但对虫子过敏。

  在鲁某2岁2个月时,家人发现鲁某较同年龄的孩子发展慢,后经北大妇儿医生观察怀疑有自闭倾向。鲁某于2010年6月来到北京启蕊康复中心早疗部,之前曾在五彩鹿接受过一段时间的教育训练;近期由阿姨在校陪同学习,现住在北京市。

  鲁某家庭关系较为和睦,家中有爸爸、妈妈、哥哥、鲁某。爸爸妈妈均为大学学历,

  鲁某主要由爸爸、妈妈带大,负责鲁某的教育。由于爸爸妈妈较忙,所以有请阿姨帮忙带。

  (二)鲁某情绪的表现情况

  通过本人对鲁某近三个月以来的观察,我发现鲁某表现为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情绪波动幅度大。经常会莫名的发出哼哼的声音,严重的时候会又哭又叫又跳,甚至有时会有扔东西,在地上打滚,以及咬人的现象。鲁某在哭闹时喜欢将手放在眼前不停地晃动及将别人的双手放在太阳穴部位进行按摩。针对鲁某一系列不稳定情绪,我做了一个情绪行为观察记录表。

                         情绪行为观察记录表

  观察次数 时间 地点 观察对象 前因 产生的情绪及行为(频率)

  第1次 2011.3.9 幼儿餐厅

  (第一次进) 鲁某 与幼儿班的小朋友一起吃饭(融合课) 又哭又跳又叫,甚至咬人

  第2次 2011.3.9 幼儿卧室 鲁某 与幼儿班的小朋友一起睡觉哭很了长时间

  第3次 2011.3。9 教室 鲁某 下午第一节课上操作课要求涂色 哭,并扔掉蜡笔,将老师的双手放在太阳穴部位进行按摩

  第4次 2011.3.10 个训室 鲁某 手中玩具“小鸭子”被拿走了哼了几声

  第5次 2011.3.13 教室 鲁某 自己去拿好吃的,却被阿姨阻止又哭又叫,还在地上打滚

  第6次 2011.3.13 个训室 鲁某 个训室的灯由于有问题会发生吱吱的声音一直哼,并将手放在眼前不停的晃动

  第7次 2011.3.13 个训室 鲁某 搭套杯 反抗,哼了几声,发现尿裤子啦

  第8次 2011.3.14 教室 鲁某 上午的水疗课换成了融合课情绪不稳定, 哭

  第9次 2011.3.14 教室 鲁某 看到好吃的,阿姨却不让拿哭叫,跳,将老师的双手放在太阳穴部位进行按摩

  第10次 2011.3.15 个训室 鲁某 玩“木头人”的游戏 哼了两声,转向背后

二、个案不稳定情绪的原因分析

  根据以上情绪观察记录表所记录幼儿表现出的状况,反应了他的身上存在着严重的情绪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

  (一)引人注意

  语言迟滞、沟通障碍是自闭症儿童的主要特征之一。而鲁某的沟通动机较弱,大多为无意义的发音,无法用语言与人沟通。所以当他想表达自己的需求或情感时,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当别人不了解他的需求时,他便会哭叫、发脾气,以此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同时他也企图借助于情绪行为来引起他人的注意,抒解其内心压力或达到某种目的。例如(表中第7次的观察)鲁某想如厕,却不知道如何表达,却又急切的希望别人能明白他的意图,但他这种需求却没有达到满足。所以就只好借助于反抗搭套杯及不满的情绪来引起他人的注意和发泄他的心中的不满。

  (二)固执行为受到限制或改变

  由于鲁某适应能力低、缺乏想象力、活动大多无新意。拒绝环境的改变,其行为多固执、刻板。每当指导师(老师、家长)试图阻止或改变其固执、刻板行为时,立即会引起儿童强烈的情绪[FS:PAGE]反应。例如(表中第1次、第2次、第8次的观察)让鲁某到新的环境用餐睡觉、课程时间的更换导致其所产生的情绪都强烈的反应了鲁某的适应能力较低,行为较刻板。

  (三)逃避要求

  自闭症儿童和其他儿童一样,如果在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中整体都让他随心所欲,不加任何约束,可以肯定地说,他们极少出现情绪问题。但是,任何人在任何环境中都应该有一定约束和规范。自闭症儿童的情绪问题大多是在指导者对儿童有一定教育训练要求、生活及社会行为规范时发生,而且表现极其强烈。如:乱吼乱叫、哭闹、跑跳甚至自我伤害、攻击他人等,他们企图借此逃避要求。例如(表中第3次、第10次的观察)由于涂色需要一定时间的握笔涂鸦;则“木头人”的游戏需要有一定的规范,并需要一定时间的等待。而鲁某的行为在这两种训练都是有一定约束的,于是他强烈的选择反抗,逃避要求。

  (四)需求得不到满足时

  由于自闭症儿童在思维方面发展严重不足,无法理解常人的做法。常常沉迷在自己的世界之中,只愿跟着自己的意愿去做事,所以一旦他们在需求上没有得到满足时就便会歇斯底里地哭叫、在地上打滚等情绪行为,以此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例如(表中第4次、第5次、第9次的观察)因为玩具“小鸭子”还没有玩够,却被老师拿走;想吃好吃的却被阿姨阻止,这些都在需求上没有得到满足,随之而后便引起他内心不满的情绪。

  (五)环境不适

  由于鲁某对某些声音比较敏感,比如气球的爆炸声,放鞭炮的声音以及一些没有规律性的声音等,这些声音都会让他产生不好的情绪。例如(表1.2—1第6次的观察)由于灯坏了发出没有规律的声音,加上他自身的适应能力也较弱,所以导致他产生不好的情绪。便说明他是对某些声音较为敏感。

  (六)家庭教育方式不正确

  曾经在与鲁某的阿姨聊天过程中了解到,鲁某的父母很溺爱他,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会满足鲁某某的需求。比如:鲁某经常在家吃饭的时间向阿姨要零食吃,阿姨为了让他养成吃饭的好习惯就没有满足他的需求,鲁某就便闹情绪大哭,于是妈妈认为孩子都哭了,就给他吧,何必让他不高兴。其实这种教育方式是不正确的,因为这样的教育方式会让他认为每次自己哭的时候,妈妈都给了自己好吃的,也许这也是得到需求满足的一种方式,于是以后在生活中都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得到自己的满足,例如(表中第5次、第9次的观察)鲁某在没有经过阿姨的同意下自己拿好吃的,却遭到阿姨的阻止,于是鲁某大脑脾气,又哭又叫等。虽然这些不好的情绪有发泄自己内心的不满成分,但也不排除他想通过这种方式得到自己的满足。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儿童在家庭中的主要照顾者,父母对子女的管教方式,对子女未来的行为与情绪的表现有深远的影响。所以父母应该更理性的教育子女。

三、不稳定情绪矫正的方法

  (一)行为矫正

  行为矫正是依据学习原理来处理行为问题,从而引起行为改变的一种客观而系统的、有效的办法。其中的许多方法对处理自闭症儿童的情绪行为有着积极作用[3]。

  1、正面练习

  当自闭症儿童情绪行为发生时,要求儿童立即将双手放在头上,从头开始、到肩、到腰、再到腿(坐姿、站姿均可),每个部位停留15—30秒钟。如果儿童有一定的语言表达或有数数的能力,指导者可以叫他数数(从1数到30)来计算时间,同事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其注意力。如此反复练习,直到情绪稳定为止。

  在个训课上,鲁某由于逃避要求发脾气,利用此方法,我采用的措施是给鲁某以拥抱,稳定其情绪,然后让其做一些简单的模仿训练。

  2、忽略与增强

  当儿童发生咬手、在地上打滚等情绪问题时,如果你急着哄他或试图抱着他等,他可能会发生的更厉害。因此,在没有影响到儿童自[FS:PAGE]身或他人生命及财产安全时,你可以故意不予理睬他,最好在儿童情绪好转前不要睁眼看他,他的脾气反而会逐渐停止发作,待到正常情绪出现时,再予以及时增强,从而以增强良好行为减少该行为的发生。三者还应在儿童情绪良好时,充分运用表扬、鼓励等方法给予间歇性强化,以增强其良好情绪的出现于保持。

  在个集体课上,鲁某因需求得不到满足以哭闹来发泄自己的不满,针对情绪行为,直接予以不理睬,使其情绪得到安稳。

  3、厌恶治疗

  对有攻击他人行为的儿童,可以适时采用厌恶治疗,把攻击他人行为症状与不愉快的体验结合起来,利用产生不愉快甚至痛苦体验的条件刺激来代替攻击他人等异常行为,使他在更深程度上体验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其自动阻止并消除攻击他人等不良行为。对一般咬手行为可用黄莲、胡椒等有苦味、辣味之物涂在所咬之处;但是,这种方法需要适当地运用。

  4、隔离

  当儿童发生捣乱(抛掷玩具、损坏玩具等)、攻击他人(咬人、)发脾气(哭叫、跳闹、饭桌上乱扔食物等)等等情绪行为时,立即(在不良行为出现的5秒钟内取消他正在进行的活动或撤除他正在享用的正性强化物,或将他与其他儿童或当时场境隔开,转移到正性强化物较少的情景中去,即所谓的暂时隔离。暂时隔离的时间一般遵循一岁一分钟的原则,也可根据其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等情况考虑时间的加减。暂时隔离过程中,当儿童出现良好行为时,立即给他减少或撤除原有的厌恶刺激或情景,并使之日后在同样的情景下提高该替代性良好行为的出现率。

  (二)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着眼点在于信念、知觉等内部思想的改变上。它试图通过帮助儿童摆脱消极的观念,转而接受更积极的思想,从而保持身心健康、改变行为。它仍然遵循教育和学习的原理,吸收了行为矫正技术,对儿童进行指导训练。强调改正不适当的认知形态及想法是矫正情绪困扰或心理疾病的关键。它是行为矫正的深入发展【3】。

  1、自我控制能力训练

  自我控制就是自己对自己实施行为矫正的程序。自闭症儿童和正常人一样,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不断地学习和不断地社会化,使得某些行为和某些刺激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控制行为的刺激物和手段很多,其中物质转移和语言指导对训练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及其有效。

  (1)利用迁移手段转移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

  当儿童出现情绪行为时,立即将其注意力转移到他们感兴趣的物件(如:食物、玩具等)上,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但不是立即满足)其要求。同时,还要随时间推移或发生次数的变化而延长发生情绪行为与满足其要求之间的时间,进而提高其自我控制能力。


  (2)语言指导

  艾力斯(Ellis)的合理化情绪治疗理论认为,情绪不是由某一种诱发时间本身直接引起的,是由经历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引起的;不合理的信念引起不良情绪反应,通过语言指导、语言疏导可以改变不合理的信念,以逐步通过改变自己的内化句子或常常告诉自己的一些话,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其一、在上述的转移控制的基础上,用语言逐步代替物件。其二、加强儿童在对待和处理日常事物的思考方式、方法方面的指导,不断强化其内心积极、正确的话或是句子,进而提高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

四、问题与讨论

  导致自闭症儿童情绪行为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参照以下几点来进行操作。

  (一)仔细观察、认真分析

  我们平时就要仔细观察儿童情绪行为发生的频率、强度和对周围环境及对儿童本身的影响并做好详细记录,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其原因和目的,以便及时处理或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改变教育训练方法。如果是身体不舒服,应该及时请医生检查治疗;如果是训练要求太高或是方法不[FS:PAGE]当,我们应该及时调整其要求和方法;如果是因为固执刻板行为受到限制而引起,那就适当调整处理固执刻板行为;如果是其它原因,指导者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

  (二)把握时机,积极强化

  导致自闭症儿童情绪行为的原因复杂,其发生时间,频率又不固定,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因此。我们一定要在认真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切实把握好时机,用科学的、符合儿童实际的方法作积极地处理,积极强化,切忌消极应付。

  (三)合理要求、逐步提高

  情绪是指个体的天然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强烈的、具有情境的情感反应。因此,在日常生活、教育训练活动中,我们一定要充分考虑儿童年龄、智力、病程、教育训练程度、接受能力等等因素和训练内容、时间安排等等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儿童的需要,对儿童提出合理的要求,并根据儿童的发展水平逐步提高要求。

  稳定的情绪是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教育训练的基础,也是引导他们参与集体、社会活动的基础。只有情绪稳定,儿童才可能接受教育训练和习得日常生活活动、学习技能,逐步发展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指导者一定要在理解和宽容儿童的基础上,从儿童的实际出发,认真大分县儿童情绪问题的原因和接受程度,采取积极的态度、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其情绪行为,以其儿童全面发展。

友情链接:

中方园校区:15981846548

共建合作咨询:19103817076(王老师)

地址:郑州市北环路中方园西区50号楼

Copyright© 2022 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 豫ICP备11008710号 技术支持:郑州做网站-华久科技